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鑾的意思解释

金部27画上下结构U+947E

金部

27画

19画

上下结构

XYXQ 86,YXXQ 98

VFC

ZSP

22109

U+947E

411125155444455444434112431 点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撇、捺、横、横、竖、点、撇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luán

基本解释

一種鈴鐺。~鈴。

古代帝王的車駕上有鑾鈴,故亦作帝王車駕的代稱。~儀(帝王的車駕及儀仗)。~駕。~輿。隨~。迎~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聲。从金,羉( luán )聲。本義:古時皇帝車駕所用的鈴。

2.古代皇帝車的儀鈴,安裝在軛首或車衡上方。上部一般爲扁圓形的鈴,鈴內有彈丸,鈴上有輻射狀的鏤孔。下部爲長方形的座;座的兩面常有釘孔。西周時開始流行。

人君乘車四馬四鑣八,鈴象鸞,鳥聲,和則敬也。 《說文》升車則有和之音。 《禮記 · 經解》聲噦噦。 《東京賦》

鑾刀(繫有響鈴的刀子);鑾輅(裝飾有響鈴的車子);鑾音(響鈴的聲音);鑾聲(鈴聲)

bell;

3.皇帝的車駕,因用作帝王的代稱 。

鑾回(鑾駕回轉。鑾駕,代稱天子);鑾駕(天子的車駕。也指天子);鑾駕隊子(指親近天子的侍衛);鑾駕提爐(帝、後出殯時的儀仗)

imperial carriage;

4.另見 luǎn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luán

详细解释

1.系在君王车驾上的铃铛。

《说文解字 · 金部》:“銮,人君乘车,四马镳,八銮,铃象鸾鸟之声,声龢则敬也。”《南齐书 · 卷三 · 武帝本纪》:“鸣青銮于东郊,冕朱纮而莅事。”

2.君王的车驾,亦借指君王。

清 · 孔尚任《桃花扇 · 第一五出》:“江浦迎銮,愿领貔貅,扶新主持节复雠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luán

详细解释

1.古代系在帝王车驾上的铃铛。

銮铃、銮音。

2.借指帝王的车驾,也借指与帝王有关的事物。

銮舆、起驾回銮、迎銮、金銮殿。

3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bells hung on horse; bells hung
  • kaiserlich (Adj)​, Glöckchen (an der kaiserlichen Kutsche oder in der kaiserlichen Empfangshalle)​ (S)
  • grelot du char impérial, impérial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 )

唐韻》:洛官切;《集韻》:盧丸切;《正韻》:盧官切,𡘋音鸞。說文》:人君乗車,四馬鑣、八鑾鈴,象鸞鳥聲,和則敬也。

又,《翰林志》:翰林院與金坡殿相接,故學士院號金鑾。【又】:德宗移學士院於金鑾坡。

又,《集韻》:通作鸞。古今注》:《禮記》云行前朱鳥鸞也。前有鸞鳥,故謂之鸞;鸞口銜鈴,故謂之鑾鈴。今或爲鑾,或爲鸞,事一而義異也。

又,《韻補》叶閭員切,音攣。劉邵〈七華賦〉:載金鉦,鳴玉鸞;鼓興雷起,野火雲延。

注解

〔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

〔鑾〕字拼音是luá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龻、金

〔鑾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金,羉( luán )聲。本义是古時皇帝車駕所用的鈴。

〔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uán] ⑴ 一種鈴鐺⑵ 古代帝王的車駕上有鑾鈴,故亦作帝王車駕的代稱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洛官切頁碼469頁,第11

鑾人君乘車,四馬鑣,八鑾鈴,象鸞鳥聲,和則敬也。从金,从鸞省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此舉會意包形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魯剜反頁碼1098頁,第1行,第1

鑾人君車,四馬鑣,八鑾鈴,象鵉鳥之聲,和即敬也。從金,鸞省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古今注》:「作朱鳥,口銜鈴,《禮》所謂『行前朱雀』也。」臣鍇以爲行步中度,則聲和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洛官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846頁,第1許惟賢1237頁,第4

鑾人君椉車四馬鑣八鑾。

段注鑣上當有四字。每鑣二鑾。四馬故四鑣。四鑣故八鑾也。鑣者,馬銜也。銜者,馬勒口中也。許云人君乗車四馬者,人君兼天子諸侯言。此破天子駕六之說也。《五經異義》。易孟,京,《春秋・公羊》說。天子駕六。《毛詩》說。天子至大夫同駕四。士駕二。詩云:駟騵彭彭。武王所乗。龍旂承祀。六轡耳耳。魯僖所乗。《四牡》騑騑。周道倭遲。大夫所乗。謹按禮王度記曰:天子駕六。諸侯與卿大夫駕四。大夫駕三。士駕二。庶人駕一。與易,《春秋》同。鄭駁曰:《周禮・校人》掌王馬之政。凡頒良馬而養乗之。乗馬一師四圉。四馬爲乗。此一圉養一馬,而一師監之也。《尙書・顧命》。諸侯入應門。皆布乗黃朱。言獻四黃馬朱鬛也。旣實周天子駕六。校人則何不以馬與圉以六爲數。《顧命》諸侯何以不獻六馬。《易經》時乗六龍者,謂陰陽六爻上下耳。豈故爲禮制。王度記云今天子駕六者,自是漢法與古異。大夫駕三者,於經無以言之。玉裁謂許造《說文》云人君駕四馬。與《異義》異。與鄭駁同。此《說文》爲許晚年定論之一證也。云四鑣八鑾者,此破鑾在衡之說也。《秦風・正義》曰:鸞和所在。經無正文。《經解》注引《韓詩》内傳曰:鸞在衡。和在軾。又《大戴禮》保傅篇文與《韓詩》說同。故鄭依用之。《蓼蕭》傳曰:在軾曰和。在鑣曰鸞。箋不易之。《異義》載禮戴氏,詩毛氏二說。謹案云經無明文。且殷周或異。故鄭亦不駁。《商頌・烈祖》箋云:鸞在鑣。以無明文。且殷周或異。故鄭爲㒳解。玉裁謂《鄭箋》駟鐵云:置鸞於鑣。異於乗車也。烈祖箋,《大馭》注則云鸞在衡。許本無定說。而造《說文》云四鑣八鑾。宗毛氏。此又《說文》爲許晚年定論之二證也。八鑾,三見詩。字作鸞。

鈴象鸞鳥之聲。

段注此《釋名》鑾之義。鸞者,赤神之精。赤色五采。雞形。鳴中五音。頌聲作則至。爲鈴系於馬銜之㒳邊。聲中五音似鸞鳥。故曰鑾。《小雅》鑾刀傳曰:鑾刀,刀有鑾者。言割中節也。《禮記》曰:聲和而後𣃔也。今詩亦作鸞刀矣。若崔豹《古今注》云:五輅衡上金雀鸞也。鸞口銜鈴。故謂之鑾。司馬氏《輿服志》云:乗輿鸞雀立衡。卽《韓詩》,戴禮在衡曰鑾之說。而爲之鳥形。恐非古矣。

聲龢則敬也。

段注聲字今補。龢字今正。《玉藻》曰:君子在車。則聞鸞和之聲。行則鳴佩玉。是以非僻之心無自入也。

从金。鸞省。

段注此舉會意包形聲。洛官切。十四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