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迺的意思解释

辶部9画半包围结构U+8FFA

辶部

9画

6画

半包围结构

SPD

YMCW

WFJ

31306

6621

U+8FFA

125351454 横、竖、横折、撇、竖折/竖弯、横、点、横折折撇、捺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nǎi

基本解释

同“乃”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姓。

2.乃的异体字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nǎi

详细解释

1.你。

《史记 · 卷九七 · 陆贾传》:“迺公居马上而得之,安事诗书。”

2.此、这。

《晏子春秋 · 外篇 · 重而异者》:“五子不满隅,一子可满朝,非迺子耶?”

于是。

《后汉书 · 卷八九 · 南匈奴传》:“时单于与中郎将杜崇不相平,迺上书告崇。”

竟然、居然。

《宋史 · 卷四一六 · 余玠传》:“儒者中迺有此人!”

姓。如元代有迺穆泰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nǎi

详细解释

同“乃”。

nǎi

详细解释

1.用于地名。迺村,村名,在云南。

2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then, thereupon, only then
  • darauf, daraufhin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 )

玉篇》與乃同,語辭也。詩・大雅》:迺立臯門,迺立應門。

又,汝也。前漢・項籍傳》:必欲烹迺翁。又,〈陳餘傳〉:豈少迺女乎。

又,始也。賈誼〈治安策〉:太子迺生。【註】言始生也。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 )

《賈誼・治安策》太子迺生。

謹照原書賈誼治安策改前漢贾誼傳。

注解

〔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

〔迺〕字拼音是nǎi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西

〔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nǎi] ⑴ 同“乃”。⑵ 姓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如乘切頁碼150頁,第4

𠧟

異體𠧱、迺、廼

𠧟驚聲也。从𠄎省,卤聲。籀文𠧟不省。或曰𠧟,往也。讀若仍。

鉉注臣鉉等曰:西(卤)非聲。未詳。

𠨅

𠨅古文𠧟

附注段注本「西」作「𠧧」,並云:「𠧧者,籀文西字。」鈕樹玉校錄:「迺即𠧱𠧟)之隸體。」清許溎祥《說文徐氏未詳說》引孔廣居曰:「《緜》之篇:『迺慰迺止』、『乃召司空』,一詩而兼用『迺』、『乃』;《秦(繹山)刻石》:『乃降專惠』、『𠧱今』皇帝,一碑而兼用『乃』、『𠧱』。是『乃』與『𠧟』本一字也。」

蔣注唐唐玄度《新加九經字樣》:今經典相承作迺,音乃。

蔣注清顧南原《隸辨》:《古文尚書》乃皆作𠧟,秦繹山碑亦作𠧟,從籀文西。碑作𠧱者,從古文西也。亦變作𰀾,經典相承用此𰀾字,碑變從辶(迺),今俗因之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而冰反頁碼382頁,第7行,第3

𠨅驚聲也。從乃,卥省聲。籒文𠧟不省。或曰:隨往也。讀若仍。

鍇注臣鍇按:《秦刻石文書》乃字類此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383頁,第1行,第1

古文𠧟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如乗切古音第三部頁碼810頁,第4許惟賢360頁,第7

𠨅驚聲也。从弓省。卤聲。

段注卤聲宋本作西聲。不誤。趙鈔及俗刻作鹵聲。誤甚。从弓省者,从弓而未盡其曲折也。卤者,籒文西字。以西爲聲也。鍇本作从乃,卤省聲。非是。驚聲者,驚訝之聲。與乃字音義俱別。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史》、《漢》發語多用此字作迺。而流俗多改爲乃。按《釋詁》曰:仍迺侯乃也。以乃釋迺。則本非一字可知矣。西聲則古音當在十三部。古音西讀如詵。又讀如仙。

籒文𠧟不省。

段注按此五字疑有誤。當作卤籒文㢴。《說文》之通例如此。

或曰𠧟

段注逗。鍇作隨非。

往也。

段注玄應書三引《倉頡篇》迺,往也。

讀若仍。

段注如乗切。按此三字不在卤聲之下而系於此。是或說往義之音則然也。仍孕字皆乃聲。一部與六部合音也。𠧟讀若仍。則謂从卤乃省聲。或說與前說迥異。今人迺讀乃。與或說相近。

古文𠧟

段注𠧟本古文。此又古文之異者也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