𢹏
手部20画上下结构U+22E4F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以諸切;《集韻》:羊諸切,𡘋音余。《說文》:對舉也。
义《正字通》本作舁。《說文》擧訓對舉,別作𢹏,同訓異讀,非。
注解
〔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𢹏〕字拼音是y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輿、手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以諸切頁碼第404頁,第14字續丁孫
𢹏
對舉也。从手輿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以虛反頁碼第971頁,第1行,第1字述
對舉也。從手輿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以諸切、邱言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409頁,第4字許惟賢第1047頁,第8字
㩮
舉也。从手擧。
段注此篆各本作𢹏。云對舉也。从手,輿聲。以諸切。下文出揚敭二篆。卽出擧篆。云對舉也。居許切。不特義同。形聲。亦皆不甚異。讀許者往往疑焉。今按《玉篇》列字次苐。捀下揚是作攑。丘言切。舉也。《說文》捀下揚上則作𢹏。顯是攑篆之譌。葢希馮作《玉篇》時所據《說文》未誤也。《說文》本有擧無𢹏。後人自譌舛耳。《廣韵》廿二元亦曰:攑,舉也。《上林賦》、《毛詩》箋,《漢書・音義》、《通俗文》皆有揵。揵卽此攑篆也。字从手舉會意。邱言切。十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