湄
氵部12画左右结构U+6E44
意思解释
湄
méi基本解释
◎河岸,水与草交接的地方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(形声。从水,眉声。本义:岸边,水与草交接的地方) 同本义 湄,水草交为湄。——《说文》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——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
bank of waters;
外语翻译
- water's edge, shore, bank
- Rand (S)
- bord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武悲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旻悲切,𡘋音眉。《爾雅・釋水》:水草交爲湄。《釋名》:湄,眉也,臨水如眉也。《詩・秦風》:在水之湄。【傳】水隒也。《正義》曰:隒是山岸,湄是水岸,故曰水隒。
义亦與麋通。《詩・小雅》:居河之麋。【箋】麋,本又作湄。
义又,湖名。《水經注》:淮水左迤爲湄湖。
又,《集韻》:乃管切,音煖 —— 與渜同,湯也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𣽪、㵟、𤃰、𤃱。
注解
〔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湄〕字拼音是mé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眉,五行属水。
〔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éi] ⑴ 河岸,水与草交接的地方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武悲切頁碼第370頁,第5字續丁孫
𣾨
異體湄
水艸交爲湄。从水睂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閩之反頁碼第906頁,第3行,第2字述
水艸交曰湄。從水睂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武悲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215頁,第4字許惟賢第964頁,第4字
水艸交爲湄。
段注《小雅》。居河之湄。《釋水》、《毛傳》皆曰:水草交爲湄。
从水。睂聲。
段注武悲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