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鼙的意思解释

鼓部21画上下结构U+9F19

鼓部

21画

8画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FKUF

GEHWJ

BJNE

44406

7853

6017

U+9F19

121251431125432511312 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点、撇、提、横、竖、横撇/横钩、捺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横、竖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鼙鼓,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,汉以后亦名骑鼓。

,骑鼓也。 《说文》旅帅执 《周礼 · 大司马》击雷鼓,振铎。 《六韬 · 虎韬 · 军略》渔阳鼓动地来,惊破《霓裳羽衣曲》。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

鼙角(鼙吹。鼙鼓与号角)

a drum used in the army in ancient China;

2.小鼓 。

鼙鼓(小鼓与大鼓)

drumlet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古代军队中作战时使用的战鼓。

《礼记 · 乐记》:“君子听鼓鼙之声,则思将帅之臣。”唐 ·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”

2.指战鼓声。

唐 · 毛文锡《甘州遍 · 春光好》词:“边声四起,愁闻戍角与征鼙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古代军队作战时使用的一种小鼓。

鼙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drum carried on horseback
  • drum carried on horseback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下 部首:鼓部 )

唐韻》:部迷切;《集韻》:駢迷切,𡘋音崥。說文》:騎鼓也。釋名》:鼙,禆也,禆助鼓節也。周禮・夏官・大司馬》:旅帥執鼙。【又】中冬敎大閱,中軍以鼙令鼓。呂氏春秋》:帝嚳令人作鼓鼙之樂。

又,《晉書・樂志》有鼙舞。曹植〈鼙舞詩序〉:漢靈帝西園鼓吹,有李堅能鼙舞。

又,與琵通。搜神記》:琵琶作鼙婆。

注解

〔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鼓部

〔鼙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鼓、卑,五行属

〔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í] ⑴ 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部迷切頁碼153頁,第10

鼙騎鼓也。从鼓卑聲。

附注王筠句讀:「此是漢制,古不騎馬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頻奚反頁碼389頁,第6行,第2

鼙騎鼓也。從鼓𤰞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部迷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822頁,第3許惟賢365頁,第5

鼙𡔷也。

段注戴先生曰:《儀禮》有朔鼙,應鼙。鼙者小𡔷。與大𡔷爲節。魯𡔷𡔷之圖。圜者擊鼙。方者擊𡔷。後世不別設鼙。以擊𡔷側當之。作堂下之樂。先擊朔鼙。應鼙應之。朔者,始也。所以引樂。故又謂之𣌾𣌾之言引也。朔鼙在西。置𡔷北。應鼙在東。置𡔷南。東方諸縣西鄉。西方諸縣東鄉故也。按《大司馬》云:師帥執提。旅帥執鼙。大鄭曰:提謂馬上𡔷。有曲木提持𡔷立馬髦上者。然則騎𡔷謂提,非謂鼙也。許與大鄭異。

𡔷。卑聲。

段注部迷切。十六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