𥵨
⺮部20画上下结构U+25D68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民𤰞切,音彌。《說文》:筡也。筡,竹篾也。
又,《說文》:武移切;《玉篇》:亡支切 —— 義𡘋同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𥸀、䉲、籋。
注解
〔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𥵨〕字拼音是mí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臱。
〔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í] ⑴ 竹蔑。《説文•竹部》:“𥵨,筡也。”《玉篇•竹部》:“𥵨,竹蔑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武移切頁碼第142頁,第9字續丁孫
𥵸
異體𥵨
筡也。从竹𦤝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眠伊反頁碼第362頁,第7行,第2字述
筡也。從竹臱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武移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757頁,第1字許惟賢第337頁,第8字
筡也。
段注謂筡之也。《釋草》。粼堅中。粼同磨磷之磷。謂堅中者必磨之也。簢筡中。簢同𥵨。謂空中者必析之也。
从竹。𦤝聲。
段注武移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