块
意思解释
块塊
kuài基本解释
①成疙瘩或成团的东西。土~儿。
②量词,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。一~地。两~糖。
③量词,用于银币或纸币,相当于“元”一~钱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土,鬼声。字本作“凷”,是个会意字,表示土块装在筐器之中。后来写作“塊”,变成了形声字,现在简化为“块”。本义:土块。
2.同本义。
凷,墣也。从土,一屈象形。 凷,坚土也。 寝苫枕块。 大块噫气。 大块禀群生。 石块丛起则历。
块阜(小土丘);块苏(土块和草堆。比喻卑微);块山(土墙)
lump of earth;
3.成块的东西 。
把肉切成块;块子(成块状的形体);块聚(凝结成块)
piece; lump; chunk; block;
4.郁结的心思 。
块磊(比喻郁结在胸中的愁闷或气愤)
pented-up;
量词
1.整体的一部分。
人运大石一块。
一块布;一块石头;一块煤;一块方糖;一块肥皂;一块冰砖
piece; lump; cube;
2.中国基本货币单位 。
三块钱
yuan;
形容词
◎孤独;孑然 块然独立天地间。——《荀子·性恶》 块然独立,则哀愤两集。——刘琨《答卢谌书》 又如;块坐(独坐);块然(孤独;安适自得的样子);块独(孤独)
lonely;
外语翻译
- piece, lump; dollar
- ZEW für Rechteckige Dinge, Währungseinheit (Zähl)
- motte de terre, morceau, yuan (familier), (classificateur des briques, piastres, etc.), masse, pièc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備考
《篇海類編》:音月。
注解
〔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備考・丑集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块〕字拼音是kuà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土、夬,五行属土。
〔块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土,鬼声。字本作“凷”,是个会意字,表示土块装在筐器之中。后来写作“塊”,变成了形声字,现在简化为“块”。本义是土块。
〔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uài] ⑴ 成疙瘩或成团的东西⑵ 量词,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⑶ 量词,用于银币或纸币,相当于“元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苦對切頁碼第453頁,第10字續丁孫
凷
異體𠙽
墣也。从土,一屈象形。
塊
凷或从鬼。
附注徐鍇繫傳作「俗凷從土、鬼」。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認為當作「从土,鬼聲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苦配反頁碼第1064頁,第6行,第2字述
墣也。從土、凵。凵,屈,象形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指事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64頁,第7行,第1字述
俗凷從土、鬼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苦對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734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88頁,第8字
墣也。
段注是曰轉注。《喪服》傳曰:寢苫枕凷。
从土凵。凵屈象形。
段注小徐本如是。屈者,無尾也。凷之形略方。而體似無尾者。故从土而象其形。苦對切。十五部。
俗凷字。
段注依《爾雅・釋文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