掤
扌部11画左右结构U+63A4
外语翻译
- quiver; (Cant.) to pull on something
- Pfeilköcher (S)
- carquoi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筆陵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悲陵切,𡘋音冰。《說文》:所以覆矢也。《詩・鄭風》:抑釋掤忌。【疏】服䖍云:櫝丸蓋。杜預云:箭筩也。
义又,通作冰。《左傳・昭二十五年》:執冰而踞。【註】箭筩蓋,可以取飮。
义又,以手覆矢亦曰掤。
注解
〔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掤〕字拼音是bī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朋。
〔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īng] ⑴ 箭筒盖子:“抑释~忌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筆陵切頁碼第408頁,第13字續丁孫
掤
異體𢵁
所以覆矢也。从手朋聲。《詩》曰:「抑釋掤忌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彬仍反頁碼第979頁,第5行,第1字述
所以覆矢也。從手朋聲。《詩》曰:「抑釋掤忌。」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:「釋掤而遊。」掤,箭筩葢也。借冰字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筆陵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2440頁,第1字許惟賢第1061頁,第4字
所㠯覆矢也。
段注鄭大叔于田傳曰:掤,所以覆矢也。《左傳》。公徒釋甲執冰而踞。冰者,掤之叚借字。賈逵,服䖍皆曰:冰,犢丸葢也。杜預云:或說犢丸是箭筩。其葢可以取飲。
从手。朋聲。
段注筆陵切。六部。
詩曰:抑釋掤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