蛫
虫部12画左右结构U+86EB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過委切,音詭。《說文》:蟹也。《集韻》:蟹六足者,一曰鼠負。
义又,《類篇》:一曰猿類。
义又,《山海經》:卽公之山有獸焉,其狀如龜而白身赤骨,名曰蛫,是可以禦火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獑胡豰蛫。
注解
〔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蛫〕字拼音是guǐ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危。
〔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uǐ]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蟹。⑵ 传说中的一种异兽,状如龟,红头白身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過委切頁碼第445頁,第19字續丁孫
蛫
蟹也。从虫危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過委切頁碼第1051頁,第4行,第2字述
蟹也。從虫危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過委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686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68頁,第7字
蠏也。
段注《廣雅》。蜅蟹,蛫也。其雄曰蜋䱺。其雌曰博帶。
从虫。危聲。
段注過委切。十六部。按以上四篆皆互物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