㱂
欠部15画左右结构U+3C42
外语翻译
- hungry; starving, a poor harvest of grain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玉篇》、《唐韻》:苦岡切;《集韻》:丘岡切,𡘋音康。《說文》:饑虛也。《博雅》:四穀不升曰㱂,五穀不升曰大侵。
义又,與漮通。揚子《方言》:漮,空也。【註】郭璞曰:漮,窘空貌。或作㱂,虛字也。
义《集韻》:通作康。
注解
〔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欠部。
〔㱂〕字拼音是k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康、欠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苦岡切頁碼第288頁,第5字續丁孫
㱂
飢虛也。从欠康聲。
附注王筠句讀:「康者,穀皮,中空無米。故从康之字,皆空虛之義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彄荘反頁碼第726頁,第5行,第2字述
飢虚。從欠康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㱂猶康空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苦岡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653頁,第2字許惟賢第724頁,第8字
飢虚也。
段注飢者,餓也。漮者,水之虚。㝩者,屋之虛。㱂者,餓腹之虛。
从欠。康聲。
段注苦岡切。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