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颜的意思解释

页部15画左右结构U+989C

页部

15画

9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UTEM

YHMBO

SUPG

01282

7346

4953

U+989C

414313333132534 点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撇、撇、撇、撇、横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撇、点

𦫤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yán

基本解释

面容,脸色,脸面。容~。开~。~面。~色。笑逐~开。鹤发童~。

色彩。~料。五~六色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页,彦( yàn )声。从页( xié ),与头有关。本义:印堂。

2.印堂,两眉之间。

,眉目之间也。 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各本作眉目之间,浅人妄增字耳,今正。眉与眉之间不名颜。…颜为眉间,医经所谓阙,道书所谓上丹田,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。”

the top of the nose bridge connecting the eye-brows;

3.额头。

高祖为人,隆准而龙 班固《汉书》

颜角(额角);颜题(古代头巾覆额面部分)

front;

4.面容,脸色。

有女同车,如舜华。 《诗 · 郑风》

颜状(容颜状貌);颜厚(面有惭色,难为情);颜貌(容貌)

face; countenance;

5.体面,容誉 。

颜汗(汗颜。惭愧的形像化说法);颜采(脸面上有光采);颜甲(指人脸皮厚如铁甲,不知羞耻);颜厚(脸皮厚,不知羞耻)

dignity; prestige;

6.彩色 。

颜泽(颜色光泽)

color;

7.前端,前头 。

颜行(先锋,在行伍的第一线)

first;

8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face, facial appearance
  • Yan (Eig, Fam)​, Farbe, Gesicht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下 部首:頁部 )

唐韻》:五姦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牛姦切,𡘋眼平聲。說文》:眉目之閒也。詩・鄘風》:子之淸揚,揚且之顏也。【毛傳】顏,額角豐滿也。左傳・僖九年》:天威不違顏咫尺。黃帝・素問》:心熱者,顏先赤。揚子《方言》:𩕇、頟、顏,顙也。汝潁淮泗之閒謂之顏。

又,幘顏。輿服雜事》:漢桓帝延熹中,京師作幘,皆顏短耳長,以爲服妖。

又,那顏,外國語,猶華言大人。

又,商顏,山名。前漢・溝洫志》:引洛水至商顏下。【註】商山之顏,猶山額也。

又,孱顏,山高貌。歐陽修詩:空碧更孱顏。

又,姓。姓苑》:出琅邪,魯伯禽支庶,食采顏邑,因氏。又,邾武公字顏,《公羊》稱顏公,後遂爲氏。

又,古通眞韻,音銀。蘇軾〈祭韓忠獻文〉:勿心大匠,笑彼汗顏;援手拯溺,期我于仁。

注解

〔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頁部

〔顏〕字拼音是y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彥、頁

〔顏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頁,彥( yàn )聲。从頁( xié ),與頭有關。本义是印堂。

〔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án] ⑴ 两眉之间,俗称印堂。《説文•頁部》:“顏,眉目之閒也。”⑵ 额头。即发际以下,眉以上,两额角间的部分。《詩•鄘風•君子偕老》:“子之清揚,揚且之顏也。”⑶ 面容;臉色。《廣韻•删韻》:“顏,顏容。”《詩•鄭風•有女同車》:“有女同車,顏如舜華。”⑷ 色彩。《淮南子•泰族》:“宋人有以象為其君為楮葉者,三年而成。莖柯豪芒,鋒殺顏澤,亂之楮華之中而不可知也。”⑸ 指堂上或门上的匾额。《新唐書•馬燧傳》:“勒石起義堂,帝榜其顏以寵之。”⑹ 显著。《太玄•積》:“魁而顏而,玉帛班而,决欲招寇。”⑺ 前。“顏行”即前行。《管子•輕重甲》:“若此,則士争前戰為顏行。”⑻ 姓。《通志•氏族略三》:“顏氏,曹姓。顓帝元孫陸終第五子曰安,安裔孫挾,周武王時封之於邾,為魯附庸。邾挾之後,至於夷父,字顏,《公羊》謂之顏公,子孫因以為氏。” [yá] ⑴ 通“崖”。水邊;山邊。《集韻•佳韻》:“厓,《説文》:‘山邊也。’或作崖、顏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上反切五姦切頁碼291頁,第3

異體

顏眉目之閒也。从𩑋彥聲。

𩕝

𩕝籒文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七反切言關反頁碼729頁,第7行,第2

𩕝眉目之間也。從頁彥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史記》「漢高祖龍顏」是也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730頁,第1行,第1

籒文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上反切五姦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660頁,第2許惟賢728頁,第3

𩕝睂之閒也。

段注各本作睂目之間。淺人妄增字耳。今正。睂與目之間不名顏。《釋言》曰:猗嗟名兮。目上爲名。郭注云:眉眼之間。《西京賦》名作眳。薛注曰:睂睫之間。是不謂之顏也。若云㒳睂間,㒳目間。則㒳目間巳是鼻莖,謂之頞。又非顏也。面下曰:顏前也。色下曰:顏气也。是可證顏爲眉間。醫經之所謂闕。道書所謂上丹田。相書所謂中正印堂也。按《庸風》。揚且之皙也。子之淸揚。揚且之顏也。傳曰:揚,睂上廣也。淸,視淸明也。揚且之顏者,廣揚而顏角豐滿也。毛云顏角。葢指全頟而言。中謂之顏。旁謂之角。由㒳睂閒以直上皆得謂之顏。醫經頟曰顏曰庭是也。《國語》。角犀豐盈。亦角謂旁,犀謂中。犀牛一角在鼻,一角在頂。故相法有骨自印堂至頂者曰伏犀貫頂。若《方言》云:𩔣頟顏顙也。湘江之閒謂之𩔣。中夏謂之頟。東齊謂之顙。汝潁淮泗之閒謂之顏。此則依方語通謂頟爲顏。非毛,許意也。《小雅》。顏之厚矣。凡羞媿喜憂必形於顏。謂之顏色。故色下曰顏气也。

𩑋。彥聲。

段注五姦切。十四部。

𩠪,籒文。

段注鈕樹玉曰:各本篆體右作󰋢。誤也。此从古文𦣻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