芎
外语翻译
- a kind of herb
- Chuanxiong (Med. Kraut a.d. östl. China) (S, Bio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去宮切;《集韻》:丘弓切;《正韻》:丘中切,𡘋音穹 —— 芎藭,香草。揚雄〈甘泉賦〉:發蘭蕙與芎藭。【註】芎藭,葉似藳本。《本草註》:芎,本作𦵡,或云:人頭,穹窿高天之象也。此藥上行,專治頭痛諸疾,故名芎藭。古人因其根節狀如馬銜,謂之馬銜芎,後世因其狀如雀腦,謂之雀腦芎。其出關中者呼爲京芎,出蜀中者爲川芎,出天台者爲台芎,出江南者爲撫芎。《博物志》:苗曰江蘺,根曰芎藭。
又,《韻會》:居雄切,音弓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芎〕字拼音是xiō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弓,五行属木。
〔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ōng] ⑴ 多年生草本植物,羽状复叶,白色,果实椭圆形。产于中国四川和云南省。全草有香气,地下茎可入药。亦称“川芎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去弓切頁碼第17頁,第21字續丁孫
𦵡
𦵡藭,香艸也。从艸宮聲。
芎
司馬相如說,𦵡或从弓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牽弓反頁碼第68頁,第1行,第3字述
𦵡藭,香艸也。從艸宫聲。
鍇注臣鍇按:藭即江蘺根也,又名蘼蕪。又薇蕪其根名芎藭。臣鍇按:《本艸》:「療頭痛、寒痺、諸寒冷氣、腹痛。」故司馬卭曰:「有山芎藭乎?」欲使逃泥水中,故問有禦寒及腹痛之藥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68頁,第3行,第1字述
司馬相如說𦵡從芎。
鍇注臣鍇曰:「司馬相如續李斯《倉頡篇》作《凡將》一篇解說文字,許愼所采,故云司馬相如說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去弓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98頁,第5字許惟賢第42頁,第8字
𦵡藭,
段注逗。
香艸也。
段注《左傳》作鞠竆。賈逵云:所以禦溼。按今本《左傳》。有山鞠竆乎。山字。注疏皆不釋。疑衍。或本作蘜。而譌爲二字。
从艸。宮聲。
段注去弓切。九部。
司馬相如說𦵡从弓。
段注葢《凡將篇》如此作。弓聲在六部。古音讀如肱。音轉入九部。如躳字亦或弓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