𪙌
齒部25画左右结构U+2A64C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千結切,音切。《說文》:齒差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治骨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𪙌,齒也。
注解
〔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齒部。
〔𪙌〕字拼音是qi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屑、齒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千結切頁碼第59頁,第14字續丁孫
𪙇
異體𪙌、𪙆、𪙑
齒差也。从齒㞕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七屑反頁碼第170頁,第7行,第1字述
齒差也。從齒屑聲,讀若切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千結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317頁,第10字許惟賢第142頁,第11字
齒差也。
段注此與𪙊訓齒差義異。謂齒相摩切也。齒與齒相切。必參差上下之。差卽今磋磨字也。引伸之義,摩物曰𪙆。《衞風》。如切如瑳。如琢如摩。《釋器》曰:骨謂之切。象謂之瑳。玉謂之琢。石謂之摩。切亦作𪙆。瑳亦作磋。摩亦作磨。差者正字。瑳磋皆加偏旁字也。
从齒。㞕聲。讀若切。
段注千結切。十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