貪
貝部11画上下结构U+8CAA
外语翻译
- greedy, covet; covetous
- gierig, gefräßig
- convoiter, être avide de, cupide, avid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他含切,音𣤉。《說文》:欲物也。《釋名》:貪,探也 —— 探入他分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貪人敗類。《禮・禮運》:用人之仁,去其貪。屈原〈離騷〉:衆皆競進以貪婪兮。【王逸註】愛財曰貪,愛食曰婪。
又,《集韻》:他紺切,音探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貝部。
〔貪〕字拼音是tā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今、貝。
〔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ān] ⑴ 见“贪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他含切頁碼第205頁,第20字續丁孫
貪
欲物也。从貝今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吐含反頁碼第526頁,第2行,第1字述
欲物也。從貝今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貪,惏也。《春秋傳》:縉雲氏不才子,聚歛積實,不知紀極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他含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126頁,第4字許惟賢第497頁,第4字
欲物也。
段注《心部》惏,《女部》婪皆訓貪。
从貝。今聲。
段注他含切。七部。
白话解释
贪,想要得到钱财货物。字形采用“贝”作边旁,“今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有從倒口、從貝字形,但與貪字無涉。金文亦見貪字。戰國《郭店簡‧語叢三‧19》有「地能之生之者」一句,學界有認為從貝從勻之均字,也可能是貪字,但由上下文看亦沒有充分證據。目前可靠出現貪字始見於篆文,字從貝、今聲。《說文》:「貪,欲物也。」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