𩺰
魚部22画上下结构U+29EB0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語居切;《集韻》:牛居切,𡘋音魚。《說文》:二魚也。
又,《集韻》:訛胡切,音吾 —— 魚之大者。《說文長箋》:𩺰,卽魚之重文。
注解
〔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魚部。
〔𩺰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ú、w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魚、魚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語居切頁碼第390頁,第1字續丁孫
𩺰
二魚也。凡𩺰之屬皆从𩺰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研余反頁碼第944頁,第1行,第1字述
二魚也。闕。凡𩺰之屬,皆從𩺰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語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325頁,第1字許惟賢第1011頁,第9字
二魚也。
段注此卽形爲義。故不言从二魚。二魚重而不竝。易所謂貫魚也。魚行必相隨也。《晉語》。暇䂊之吾吾。不如鳥烏。韋注。吾讀如魚。韓文公詩用魚魚雅雅。豈卽本《國語》乎。从二魚與从三魚不同。三魚謂不變其新。二魚謂連行可觀。語居切。五部。
凡𩺰之屬皆从𩺰。
段注所以不倂入《魚部》必立《此部》者,以有𩼪字从𩺰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