蜂
意思解释
蜂
fēng基本解释
①昆虫,会飞,多有毒刺,能蜇人。有“蜜蜂”、“熊蜂”、“胡蜂”、“细腰蜂”等多种,多成群住在一起。
②特指“蜜蜂”~巢。~房。~蜡。~蜜。~乳。~王(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,专司产卵,通常每个蜂群只有一只。亦称“母蜂”)。~腰(a。蜂腰中间细,喻居中者最差;b。诗律“八病”之一;c。书法笔病之一)。
③〔~鸟〕鸟类中最小的一种,大小如大拇指,嘴细长。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。产于南美洲。
④众多。~起。~拥。~聚。~集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虫,夆( fēng )声。本义:蜂,一种昆虫。有蜜蜂、胡蜂、细腰蜂等。特指“蜜蜂”
2.同本义。
蜂,飞虫螫人者。 蜂虿有毒。 蜂目而豺声。 蜜为液,蜂则阳物也。
蜂虿(蜂与蝎子。泛指小毒虫);蜂臣(指蜂王以外的众蜂);蜂扇蚁聚(蜂翅扇动,蚂蚁聚合。比喻人虽众多起不了大作用)
wasp;
3.特指蜜蜂 。
蜂粉(蜜蜂采的花粉)
bee; honey-bee;
形容词
1.比喻众多成群。
楚蜂起之将。 蜂午并起。 谗言之徒蜂生。 乡民蚁拥蜂攒,布满山麓。
蜂出(群拥而出);蜂至(群集而至);蜂溃(像蜂群四处飞散样逃亡);蜂出泉流(像群蜂倾巢,如泉水涌流);蜂合豕突(如群蜂聚集,似野猪奔突。比喻众人杂沓会合,横冲直撞);蜂簇(群蜂簇拥)
in swarms;
2.通“锋”。兵器的尖端。引申为锐势,势头。
今君起江东, 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,以君世世 楚将,为能复立 楚之后也。
tendency;
外语翻译
- bee, wasp, hornet
- Biene, Wespe, Hummel (S, Bio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敷容切,音丰 —— 與蠭同。《集韻》:蠭通作蜂。
又,薄紅切,音蓬。《蒼頡篇》:螽蜂,蟲名,字或作𧓶。
注解
〔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蜂〕字拼音是fē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夆,五行属水。
〔蜂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虫,夆( fēng )声。本义是蜂,一种昆虫。有蜜蜂、胡蜂、细腰蜂等。特指“蜜蜂”。
〔蜂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ēng] ⑴ 昆虫,会飞,多有毒刺,能蜇人。有“蜜蜂”、“熊蜂”、“胡蜂”、“细腰蜂”等多种,多成群住在一起。⑵ 特指“蜜蜂”⑶ 〔~鸟〕鸟类中最小的一种,大小如大拇指,嘴细长。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。产于南美洲。⑷ 众多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敷容切頁碼第447頁,第19字續丁孫
蠭
飛蟲螫人者。从䖵逢聲。
𧒒
異體蜂
古文省。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按:此字俗作蜂。」《玉篇・䖵部》:「蠭,今作蜂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𢾭容切頁碼第1054頁,第1行,第3字述
飛蟲螫人者。從䖵逢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54頁,第1行,第4字述
古文省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敷容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698頁,第4字許惟賢第1174頁,第7字
飛蟲螫人者。
段注《左傳》。蠭𧍣有毒。按《釋蟲》言土蠭,木蠭。無單言蠭者。許書則𧒘蠃下云:細腰土蠭也。卽《爾雅》之土蠭。然則此單言蠭。卽《爾雅》之木蠭也。《本艸經》露蜂房,亦謂木上大黃蠭窠也。其房大者如罋。小者如桶。云露蠭,正對土蠭在地中言之。許謂土蠭爲細要純雄。其飛蟲螫人者,則謂大黃蠭。竝非細要純雄無子者。《內則》、《檀弓》謂之范。俗作𧍙。其子可食。故《內則》庶羞雀,鷃,蜩,范。
从䖵。逢聲。
段注敷容切。九部。
古文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