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缁的意思解释

纟部11画左右结构U+7F01

纟部

11画

8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XVLG

VMVVW

ZZKI

22163

4867

7127

U+7F01

55155525121 撇折、撇折、提、撇点、撇点、撇点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黑色。~衣。~帷。~素(a。黑和白;b。借指僧人和俗人,因僧尼穿黑衣,而白衣是平常人穿的衣服)。~黄(指和尚与道士)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(形声。从糸( mì ),甾( zī )声。糸,细丝,可以染上各种颜色。本义:帛黑色) 同本义。

,帛黑色也。 《说文》衣之宜兮。 《诗 · 郑风 · 缁衣》天雨,解素衣,衣衣而反。 《韩非子 · 说林下》素衣虽成,不为京路尘。 陆游《自小云顶上云顶寺》

缁布(黑色的布帛);缁衣(本为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的朝服,后借以泛称黑色衣服;僧尼所穿青黑色的衣服);缁林(僧人聚集之处。缁,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)

silks black;

名词

1.僧侣。

游食黄,往来寄宿。 《聊斋志异》

缁锡(僧人);缁子(和尚);缁林(僧界,僧众);缁徒(僧侣)

monks and priests;

2.黑色僧服。亦指僧侣或作僧侣。

自此更姓改名,削发披,去了。 《儒林外史》

缁服(僧服);缁衲(僧衣。借指僧侣);缁锡(僧衣锡杖。僧人所用)

robes of monks;

外语翻译


  • black silk
  • (noir)​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 )

廣韻》:側持切;《集韻》:莊持切,𡘋音菑。說文》:帛黑色。博雅》:緇謂之皁。釋名》:緇,滓也。泥緇黑色者曰滓,此色然也。詩・鄭風》:緇衣之宜兮。【傳】緇,黑色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鍾氏》:七入爲緇。【註】緅又復再染以黑乃成緇矣。

又,《正韻》:旨而切,音枝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側几切,音𣐈;《韻會》:壯仕切,音滓。前漢・班固敘傳》:涅而不緇。【註】師古曰:合韻音,上聲。

又,《集韻》:側吏切,音胾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緇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甾

〔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ī] ⑴ 见“缁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側持切頁碼435頁,第10

𱹼

異體

𱹼帛黑色。从糸𱰭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側持切頁碼1032頁,第5行,第1

𱹼帛黑色。從糸甾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側持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604頁,第1許惟賢1133頁,第3

𱹼帛黑色也。

段注黑者,北方色也。火所熏之色也。《考工記》。三入爲纁。五入爲緅。七入爲緇。鄭注曰:玄色者,在緅緇之閒。其六入者與。

从糸。𱰭聲。

段注側持切。一部。按《玉藻》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注。純當爲緇。古文緇字,或作糸旁才。又《周禮・媒氏》純帛注。純實緇字也。古緇以才爲聲。《祭統》王后蠶於北郊以供純服注。純以見繒色。《論語》今也純。鄭讀爲緇。鄭意今之䊷字,俗譌爲純耳。然則許書當爲䊷篆。解云古文緇。从糸,才聲。而缺者,豈從今書不從故書之例與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