绌
意思解释
绌絀
chù基本解释
①不足,不够。支~(款项不够分配)。左支右~。相形见~(相比之下显得不足)。
②古同“黜”,罢免,革除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形声。从糸( mì ),出声。本义:深红色。
2.同本义。
绌,绛也。 却冠林绌。
deep red;
3.不足。
然,其短长优绌,不尽出于一轨。 我们山西没有外销的款子,所以有些事情绌于经费,都不能办。
相形见绌。
inadequate; insufficient;
动词
1.通“诎”。屈服;制服。
范雎绌 白起, 公孙弘抑 董仲舒,此同朝共君宠禄争故耶?
surrender; check; subdue;
2.通“黜”。废除;贬退。
不孝者,君绌以爵。 世子学老子者则绌儒学,儒学亦绌老子。 屈平既绌,其后 秦欲伐 齐, 齐与 楚从亲。
绌臣(被放逐的臣子);绌约(黜退而穷困);绌陟(升降,同黜陟)
dismiss;
外语翻译
- sew, stitch; insufficient
- inadéquat, insuffisan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竹律切,音窋。《說文》:絳也。《玉篇》:紩也。《史記・趙世家》:却冠秫絀。【註】徐廣曰:戰國作秫縫,亦縫紩之別名也。古字多假借,故作秫絀耳。此蓋言其女工箴縷之麤拙也。
义又,《荀子・非相篇》:緩急嬴絀。【註】猶言屈伸也。
又,《集韻》:敕律切,音黜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同「黜」。《禮・王制》:不孝者,君絀以爵。【註】絀,退也。
考證
《說文》絳也。
謹照原文絳改縫。
《史記・趙世家》却冠秫絀。〔註〕徐廣曰,戰國作秫縫。
謹照原文戰國下增策字。
注解
〔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絀〕字拼音是ch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出。
〔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ù] ⑴ 见“绌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丑律切頁碼第434頁,第24字續丁孫
絀
絳也。从糸出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丑律切頁碼第1031頁,第5行,第3字述
絳也。從糸出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丑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597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30頁,第7字
絳也。
段注此絀之本義,而廢不行矣。《韵會》絳作縫。非也。古多叚絀爲黜。
从糸。出聲。
段注丑律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