绷
意思解释
绷綳
bēng基本解释
①张紧,拉紧。~紧。小褂紧~在身上。
②当中用藤皮、棕绳等物绷紧的竹木框。床~。棕~。绣~。~子。
③一种缝纫方法,粗粗缝上或用针别上。~被头。
④束,包扎。~带。
⑤(物体)猛然弹起。~簧。~弓子。
⑥勉强支持。~场面。
⑦方言,骗财物。坑~拐骗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糸( mì ),朋声。本义:束缚,捆绑。
2.缠束;包扎。
繃,束也。 禹葬 会稽,桐棺三寸,葛以繃之。 襁,即今儿小儿繃也。今俗犹云繃小儿矣。
绷吊拷讯(捆绑并吊起来拷问);绷爬吊拷,绷巴吊拷,绷扒吊拷(强行脱衣服,捆好吊起来拷打)
tie; wrap;
3.张紧,在两端或边上用力造成平直的坚挺状态 。
弦绷得太紧了;鼓皮绷得真紧
stretch tight;
4.猛地弹起 。
盖子一打开,弹簧就绷出来了
jump out;
5.稀疏地缝住或用针别上 。
把被面绷一绷;袖子上绷着臂章
stitch up;
6.勉强支持;硬撑 。
绷拽(支撑);绷场面(勉强应付,东拼西凑)
force oneself;
7.骗 [财物] 。
坑绷拐骗;讹绷(讹诈骗取财物);绷骗(骗人财物);绷子手(骗人财物的人)
cheat;
名词
1.婴儿的包被 。
绷带(小儿褓衣);绷接(襁褓;包婴儿的宽布带)
swaddling clothes;
2.另见 běng;bèng。
外语翻译
- bind, draw firmly, strap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集韻》:繃,或作綳。詳繃字註。
注解
〔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綳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ēng、běng、bè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朋。
〔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èng] ⑴ 同“繃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補盲切頁碼第433頁,第21字續丁孫
繃
異體𦇜
束也。从糸崩聲。《墨子》曰:「禹葬會稽,桐棺三寸,葛以繃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補盲切頁碼第1029頁,第3行,第3字述
束也。從糸崩聲。《墨子》曰:「禹葬會稽,桐棺三寸,葛以繃之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補盲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2587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26頁,第6字
束也。从糸。崩聲。
段注補盲切。古音在六部。
《墨子》曰:
段注《漢志》。《墨子》七十一篇。名翟。爲宋大夫。在孔子後。
禹葬會稽。桐棺三寸。葛㠯繃之。
段注今《墨子・節葬》篇此句三見。皆作緘。古蒸侵二部音轉冣近也。鄭注《禮記》曰:齊人謂棺束爲緘。
白话解释
绷,用带子缠紧。字形采用“糸”作边旁,采用“崩”作声旁。《墨子》上说:“禹被埋葬在会稽山,桐木作的棺材有三寸厚,并用葛藤将它以捆紧。”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糸、崩聲。從「糸」,表示與絲繩有關;「崩」表示音讀。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