鑊
意思解释
鑊镬
huò基本解释
①古代烹煮食物的大鍋。《周禮·天官·亨人》:“亨人掌共鼎鑊,以給水火之齊。”
②古代一種烹人的刑具。《史記·卷八十一·廉頗藺相如傳》:“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,臣請就湯鑊。”《南史·卷八十·賊臣傳·侯景傳》:“魏相高澄悉命先剝景妻子面皮,以大鐵鑊盛油煎
③殺之。”
国语辞典解释
鑊镬
huò详细解释
名
1.古代烹煮食物的大锅。
《周礼 · 天官 · 亨人》:“亨人掌共鼎镬,以给水火之齐。”
2.古代一种烹人的刑具。
《史记 · 卷八一 · 廉颇蔺相如传》:“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,臣请就汤镬。”《南史 · 卷八〇 · 贼臣传 · 侯景传》:“魏相高澄悉命先剥景妻子面皮,以大铁镬盛油煎杀之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鑊镬
huò详细解释
1.《书》古代煮肉、鱼等的大锅;也用作烹人的刑具。
亨人掌共鼎镬,以给水火之齐(《周礼‧天官‧亨人》)、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,臣请就汤镬(《史记‧卷八十一‧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。
2.某些地区指锅。
铁镬现炒、洗镬烧饭。
外语翻译
- cauldron, large iron pot; a wok
- Kessel , Wok
- Wok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胡郭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黃郭切,𡘋音穫。《說文》:鐫也。从金,蒦聲。《廣韻》:鼎鑊。《增韻》:釜屬。《周禮・天官・亨人》:掌共鼎鑊。【註】鑊,所以煑肉及魚腊之器。《前漢・𠛬法志》:有鑿顚、抽脅、鑊亨之𠛬。【師古註】鼎大而無足曰鑊,以鬻人也。
又,《韻補》叶胡麥切,音獲。柳宗元〈懲咎賦〉:進與退吾無歸兮,甘脂潤兮鼎鑊;幸皇鑒之明宥兮,纍郡印而南適。
考證
《師古註》鼎大而無足曰鑊,以鬻人也。
謹按漢書註作鬻同煑鬻音義别。今据原文鬻改𩱍。
注解
〔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鑊〕字拼音是hu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蒦。
〔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ò] ⑴ 古代烹煮食物的大鍋。《周禮·天官·亨人》:“亨人掌共鼎鑊,以給水火之齊。”⑵ 古代一種烹人的刑具。《史記·卷八十一·廉頗藺相如傳》:“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,臣請就湯鑊。”《南史·卷八十·賊臣傳·侯景傳》:“魏相高澄悉命先剝景妻子面皮,以大鐵鑊盛油煎⑶ 殺之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胡郭切頁碼第465頁,第5字續丁孫
鑊
鑴也。从金蒦聲。
附注羅振玉《增訂殷虛書契考釋・鑊》:「(甲文)从鬲隻聲,殆即許書之鑊。……隻即獲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戶廓反頁碼第1089頁,第4行,第1字述
鐫也。從金隻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胡郭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813頁,第5字許惟賢第1223頁,第8字
鑴也。
段注《少牢》饋《食禮》有羊鑊,有豕鑊。鑊所以煑也。
从金。蒦聲。
段注胡郭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