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
意思解释
蜀
shǔ基本解释
①中国四川省的别称。~本(宋代在四川刻印的书籍)。~客(旅游蜀地的人)。~椒。~绣(四川出产的刺绣)。~锦。得陇望~。
②中国朝代名。~汉。
③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象形。从虫。上目象蜀头形,中象其身蜎蜎。本义:蛾蝶类的幼虫。后作“蠋”
2.同本义。
蜀,葵中蚕也。 蜎蜎者蜀。 欲小则化为蚕蠋。 鳣似蛇,禹似蜀,人见蛇则惊骇,见蜀则毛起。
caterpillar;
3.古族名、国名、郡名 ,在今四川一带。
蜀,西僻之国也。 南取汉中,西举 巴、 蜀。
蜀江(蜀郡之内的江河);蜀魄(杜鹃鸟的代称。传说蜀君杜宇死后,他的魂魄化作杜鹃鸟);蜀王春恨(传说杜鹃春天啼鸣时声音悲切,以致嘴角流血);蜀郡(秦灭古蜀国,始置蜀郡);蜀都(古代蜀国的都城);蜀帝(泛指蜀的君主);蜀叟(古族名。叟中一支);蜀中(蜀,古国名,为秦所灭。有今四川省中部地。因泛称蜀地为“蜀中”);蜀王(蜀国的君王);蜀罗(蜀中织造的轻罗);蜀道(蜀中的道路);蜀栈(蜀中的栈道);蜀本(宋时蜀中刻印的书);蜀山(蜀地山岳的泛称);蜀川(蜀地的川流);蜀茶(蜀地所产的茶);蜀客(指旅居在外的蜀人);蜀国(泛指蜀地)
Shu nationality; Kingdom of Shu;
4.朝代名 。三国时蜀汉的简称。旧地在今四川、云南、贵州一带。
蜀兵伤者极多。
Shu Dynasty;
5.中国四川省的别称。
蜀之鄙有二僧。
蜀刀(四川出产的小刀);蜀桐(蜀地所产的桐木);蜀都(古时四川称为蜀,蜀都指今四川省成都市)
another name for Sichuan Province;
国语辞典解释
蜀
shǔ详细解释
名
1.朝代名:(1) 参见“蜀汉”条。(2) 十国之一。起讫年不详。王建建立,为后唐所灭。历史上称为“前蜀”。(3) 参见“后蜀”条。
2.大陆地区四川省的简称。秦时隶属巴、蜀二郡属地,故简称为“蜀”。
两岸词典解释
蜀
shǔ详细解释
1.古国名。周朝诸侯国,故址在今四川成都一带。
2.朝代名:
3.(1)(221-263)刘备所建,后被司马昭所灭。为三国之一,史称“蜀汉”。故址在今四川、云南、贵州北部及陕西旧汉中府一带。
4.(2)(907-925)王建所建,后被李存勗所灭。建都成都,为五代时十国之一,史称“前蜀”。
5.(3)(934-965)孟知祥所建,后被赵匡胤所灭。建都成都,为五代时十国之一,史称“后蜀”。
6.四川的别称。
蜀锦、蜀山青、蜀江水碧。
7.姓。
外语翻译
- name of an ancient state
- Raupe (S)
- nom monosyllabique de la province du Sichua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巿玉切;《集韻》:殊玉切,𡘋音屬。《說文》:葵中也。《淮南子・說林訓》:
與蜀狀相𩔖,而愛憎異也。《詩・豳風》:蜎蜎者蠋。本作蜀。詳蠋字註。
义又,獸名。《山海經》:杻陽之山有獸焉,其狀如馬,其文如虎,名曰鹿蜀,佩其皮尾,宜子孫。
义又,《韻會》:雞大者謂之蜀雞。
义又,巴蜀,地名,秦置蜀郡,卽益州地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山》:獨山,蜀。【疏】山之孤獨者名蜀。
义又,《字彙補》:祠器也。《管子・形勢篇》:抱蜀不言而廟堂既脩。
又,同「睽」。見《歸藏易》。楊愼曰:蠲字從蜀爲聲,音圭,則蜀固有圭音矣。
考證
《爾雅・釋山》獨山,蜀。
謹照原文獨山改獨者。
注解
〔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蜀〕字拼音是shǔ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𦉶、虫、;、罒、𠣜,五行属金。
〔蜀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从虫。上目象蜀头形,中象其身蜎蜎。本义是蛾蝶类的幼虫。后作“蠋”。
〔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ǔ] ⑴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⑵ 中国朝代名⑶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市玉切頁碼第442頁,第21字續丁孫
蜀
葵中蠶也。从虫,上目象蜀頭形,中象其身蜎蜎。《詩》曰:「蜎蜎者蜀。」
附注吳玉搢引經考:「今《詩・豳風・東山》作『蠋』。」章炳麟《文始》:「此合體象形字也。」商承祚《殷虛文字》:「此字象之當為後世所增。又有从二虫者,疑亦蜀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市玉切頁碼第1045頁,第4行,第3字述
葵中蠶也。從虫,上目象蜀頭形,中象其身蜎蜎。《詩》曰:「蜎蜎者蜀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市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660頁,第4字許惟賢第1157頁,第9字
葵中蠶也。
段注葵《爾雅・釋文》引作桑。詩曰:蜎蜎者蠋。蒸在桑野。似作桑爲長。《毛傳》曰:蜎蜎,蠋皃。蠋,桑蟲也。傳言蟲,許言蠶者,蜀似蠶也。《淮南子》曰:蠶與蜀相類,而愛僧異也。桑中蠹卽蝤蠐。
从虫。上目象蜀頭形。中,
段注謂勹。
象其身蜎蜎。
段注市玉切。三部。
詩曰:蜎蜎者蜀。
段注《豳風》文。今左旁又加虫。非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