𦳙
⺿部13画上下结构U+26CD9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𦳙
◎同“菿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陟利切,音致。《說文》:草大也。
注解
〔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𦳙〕字拼音是zh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致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陟利切頁碼第27頁,第12字續丁孫
𦳙
艸大也。从艸致聲。
附注沈濤古本考:「《爾雅・釋詁》釋文、《廣韻・四覺》皆引:『菿,艸大也。』《篇》、《韻》皆無𦳙字。是古本此篆作菿,从艸,到聲。二徐妄改為𦳙字。」錢坫斠銓:「此字應為菿。寫者于到字刀旁加一筆,遂成𦳙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陟利反頁碼第98頁,第5行,第1字述
艸大也。從艸致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