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牋的意思解释

片部12画左右结构U+724B

片部

12画

8画

左右结构

THGA

LLII LNII

NXHH

23053

U+724B

321515341534 撇、竖、横、横折、横、斜钩、撇、点、横、斜钩、撇、点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同“笺”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文体名。为上书奏记文章。

南朝梁 · 刘勰《文心雕龙 · 书记》:“公府奏记,而郡将奏牋。……牋者,表也,表识其情也。”

2.书信、信札。

汉 · 无名氏《有鸟西南飞诗》:“欲寄一言去,托之牋彩缯。”《晋书 · 卷一〇四 · 石勒载记上》:“遣张虑奉牋于刘琨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古代文体的一种,以奏记为主(多在上书给长官时使用)。

2.泛指书信、信件。同“箋”。

欲寄一言去,托之牋彩缯(汉‧无名氏《有鸟西南飞诗》)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memorandum, official note
  • Memorandum (S)
  • lettre, papier à lettres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中 部首:片部 )

古文: 椾

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則前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將先切,𡘋音湔。玉篇》:表也。後漢・黃香傳》:所著賦、牋、奏書凡五篇。廣韻》本作箋。

注解

〔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片部

〔牋〕字拼音是ji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片、戔

〔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ān] ⑴ 同“笺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則前切頁碼142頁,第28

箋表識書也。从竹戔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則千反頁碼364頁,第4行,第2

箋表識書也。從竹戔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今作牋於書中,有所表記之也,故張華《博物志》:鄭玄即毛萇之郡人,謙敬不敢言注是也。言但表識其不明者耳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則前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761頁,第3許惟賢339頁,第9

箋表識書也。

段注鄭《六藝論》云:注詩宗毛爲主。毛義若隱略。則更表明。如有不同。卽下己意。按注詩偁箋。自說甚明。《博物志》云:毛爲北海相。鄭是郡人。故稱箋以爲敬。此泥魏晉時《上書》偁箋之例。絕非鄭意。

从竹。戔聲。

段注則前切。十四部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竹、戔(ㄐㄧㄢ jiān)聲。從「竹」,指竹片;「戔」表示音讀,也兼有小的意思。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