牓
意思解释
国语辞典解释
牓
bǎng详细解释
名
1.揭示牌。
《宋书 · 卷五 · 文帝本纪》:“府州佐史并称臣,请题牓诸门,一依宫省,上不许。”唐 · 杜甫《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》诗:“天门日射黄金牓,春殿晴曛赤羽旗。”
2.张贴在公共场所的告示。
《北齐书 · 卷四九 · 方伎传 · 马嗣明传》:“从驾往晋阳,至辽阳山中,数处见牓,云有人家女病,若有能治差者,购钱十万。”
3.参见“牓子”条。
两岸词典解释
牓
bǎng详细解释
1.《书》匾额。
府州佐史并称臣,请题牓诸门,一依宫省,上不许(《宋书‧卷五‧文帝本纪》)。
2.《书》张贴在公共场合的告示。∥同“榜”。
从驾往晋阳,至辽阳山中,数处见牓,云有人家女病,若有能治差者,购钱十万(《北齐书‧卷四十九‧方伎列传‧马嗣明》)。
外语翻译
- tablet; public notice; register
- anmelden, eintragen
- tablette, regist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北朗切;《集韻》:補朗切,𡘋音榜。《玉篇》:牌也。《廣韻》:題牓。杜甫詩:天門日射黃金牓。《集韻》本作榜,木片也。
又,《集韻》:鋪郎切,音滂 —— 履𣝜模也。
考證
《集韻》舖郎切
謹照原文舖改鋪。
注解
〔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片部。
〔牓〕字拼音是bǎ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片、旁。
〔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ǎng] ⑴ 同“榜”。(①牌匾;匾额。 ②告示;文书。 ③张挂榜文或张贴告示。 ④揭示录取人员的名单。 ⑤题写匾额。)⑵ 通“妨”。妨碍。㈡ [pāng] ⑴ 纳鞋底的模具。⑵ 〔牓陁〕同“滂沱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補盲切、北孟切、北朗切頁碼第191頁,第14字續丁孫
㮄
異體榜
所以輔弓弩。从木㫄聲。
鉉注臣鉉等案:李舟《切韻》一音北孟切,進船也。又音北朗切,木片也。今俗作𤗒,非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補爭反頁碼第485頁,第3行,第2字述
所以輔弓弩。從木㫄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正弓弩之體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補盲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054頁,第1字許惟賢第464頁,第4字
所㠯輔弓弩也。
段注經傳未見此義。《竹部》曰:𥴫,㮄也。假借之義也。辭章家用㮄人,則《舟部》之舫人也。
從木。㫄聲。
段注補盲切。古音在十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