擽
扌部18画左右结构U+64FD
意思解释
日本释义
擽
1.读音kusuguru。
2.咯吱。 使发痒。「腋の 下を擽る」= 胳肢夹肢窝。
3.逗笑、 逗乐。
4.逗弄。
外语翻译
- tickle; ticklish, funny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離灼切;《集韻》:力灼切,𡘋音略 —— 擊也。《唐書・胡証傳》:証膂力絕人,取鐵燈檠,擽合其跗,橫膝上,謂客曰:飮不釂者,以此擊之。
又,《唐韻》:郎擊切;《集韻》:郎敵切,𡘋音歷 —— 義同。又,捎也。或作攦。又,作攊。
又,《集韻》:弋灼切,音藥 —— 竭也。
又,歷各切,音洛 —— 亦擊也。與挌同。
注解
〔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擽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ì、luò、yu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樂。
〔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ì] ⑴ 击:“射游枭,~蜚遽。”㈡ [luò] ⑴ 坚定:“~然扶持心国,且若是其固也。”㈢ [yuè] ⑴ 竭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離灼切頁碼第408頁,第25字續丁孫
掠
奪取也。从手京聲。本音亮。
鉉注《唐韻》或作擽。
白话解释
掠,夺取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京”作声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