崝
山部11画左右结构U+5D1D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鋤耕切,音撑。《說文》:崝嶸也。揚雄〈河東賦〉:陟西嶽之嶢崝。師古曰:嶕嶢而崝嶸。孫綽〈遊天台山賦〉:陟峭崿之崝嶸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嶒、崢。
注解
〔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山部。
〔崝〕字拼音是zhē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山、青。
〔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ēng] ⑴ 古同“峥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七耕切頁碼第306頁,第30字續丁孫
崝
嶸也。从山靑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別作崢,非是。
附注段玉裁改作「崝嶸,山皃也。」並注云:「各本不完,今補。《方言》曰:『崝,高也。』郭云:『崝嵤,高峻之皃也。』崝,今字作崢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八反切測亨反頁碼第763頁,第3行,第2字述
嶸也。從山青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今俗作崢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七耕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761頁,第5字許惟賢第771頁,第4字
崝嶸,
段注逗。
山皃也。
段注各本不完。今補。《方言》曰:崝,高也。郭云:崝嵤,高峻之皃也。崝今字作崢。
从山。靑聲。
段注七耕切。十一部。按七耕當作士耕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