芬
意思解释
芬
fēn基本解释
◎花草的香气。~芳。清~。~香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会意。从艸,从分,分亦声。本义:香气。
2.同本义。
芬,草初生其香分布也。 芬,芬香也。 天地之行分、苦味也。 苾苾芬芬。 芬馥肸蚃。 芳菲菲而难亏兮,芬至今犹未沬。
芬苾(芳香);芬烈(香气郁烈);芬郁(香气浓郁;亦谓芳香和腐臭)。使感到芬芳。
fragrance;
3.特别好闻的香气。
流芬赋采,风靡云旋。
aroma;
4.比喻盛德或美名。
扬芬千载之上。
扬芬千载(扬名千年);芬烈(喻功业盛美)
moral; good reputation;
5.通“粉”( fěn )。米细末,化妆用的粉末。
五隐之状,黑土黑苔,青怵以肥,芬然若灰。
face powder;
形容词
1.和,和好。
芬,和也。
芬芗(和调)
harmonious;
2.通“纷”。乱,杂。
乘玄四龙,回驰北行,羽旄殷盛,芬哉芒芒。
芬芬(纷纷。杂乱的样子)
disorderly;
3.通“坟”。隆起的样子。
五壤之状,芬然若泽、若屯土。
mound-like;
国语辞典解释
芬
fēn详细解释
名
1.香气。
《楚辞 · 屈原 · 离骚》:“芳菲菲而难亏兮,芬至今犹未沬 。”晋 · 傅咸《感别赋》:“分绸缪而日新,兰蕙含芬。”
含芳吐芬。
2.借指好名声、好德性。
《文选 · 陆机 · 文赋》:“咏世德之骏烈,诵先人之清芬。”《晋书 · 卷七四 · 桓彝传 · 史臣曰》:“扬芬千载之上,沦骨九泉之下。”
3.姓。如周代有芬质。
形
◎隆起的样子。
《管子 · 地员》:“青怵以肥,芬然若灰。”唐 · 尹知章 · 注:“芬然,壤起貌。”
副
◎众多。
《汉书 · 卷二二 · 礼乐志》:“羽旄殷盛,芬哉芒芒。”唐 · 颜师古 · 注:“芬亦谓众多。”
外语翻译
- fragrance, aroma; perfume
- parfum, odeur agréabl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撫文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敷文切,𡘋音紛 —— 草初生分布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芬芬,香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苾芬孝祀。〈大雅〉:燔炙芬芬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和也。
义又,汲冢《周書》:汝無泯泯芬芬,厚顏忍𨢄。【註】泯芬,亂也。
义又,《管子・地員篇》:芬然若灰。【註】芬然,壤起貌。
义又,《前漢・禮樂志》:芬哉茫茫。【師古註】芬謂衆多。
义又,《博雅》:毛草也。
义又,姓。《戰國策》:晉有大夫芬只。
又,《韻補》:孚焉切。楊芳〈合歡〉詩:爰有承露枝,紫榮合素芬;扶疎垂淸藻,布翹芳且鮮。
义《說文》本作𡵳,或从艸。〈六書略〉:又作𡸐。
考證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草初生分布也。
謹照原文分布上增香字。
又姓。《戰國策》晉有大夫芬只。
謹照廣韻原文芬只改芬質。
注解
〔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芬〕字拼音是fē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分,五行属木。
〔芬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艸,从分,分亦声。本义是香气。
〔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ēn] ⑴ 花草的香气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撫文切頁碼第15頁,第6字續丁孫
㞣
異體𡵳
艸初生,其香分布。从屮从分,分亦聲。
芬
芬或从艸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弗群反頁碼第62頁,第5行,第1字述
艸初生,其香分布。從屮、分。分亦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初出莩甲,又葉初生,故香若今採荼,皆初生者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62頁,第6行,第1字述
㞣或從艸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撫文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85頁,第3字許惟賢第37頁,第1字
艸初生其香分布也。
段注《眾經音義》兩引《說文》。芬。芳也。其所據本不同。按《艸部》。芳,艸香也。詩說馨香,多言苾芬。《大雅・毛傳》曰:芬芬,香也。然則玄應所據正是古本。
从屮。分聲。
段注撫文切。十三部。
㞣或从艸。
白话解释
,草初生,其香分布。字形采用“屮、分”会义,“分”也是声旁。“芬”,有的
采用“艸”作边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