困
意思解释
困睏
kùn基本解释
①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。~厄(处境困苦危险)。~处( chǔ )。~居。~扰。~境。~窘。~知勉行。~兽犹斗。
②穷苦、艰难。~苦。~难。
③包围。~守。围~。
④疲乏。~乏。~倦。~顿。
⑤想睡,睡。~人。~觉( jiào )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囗( wéi ),象房的四壁;里边是生长的树木。本义:废弃的房屋。
2.同本义。
困,故庐也。
tumble-down house;
3.“梱”的本字。门槛。
试藉车之力而为之困。
threshold;
形容词
1.穷;贫困。
困,穷也。 行而无资谓之乏,居而无食谓之困。 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 以振穷困。 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。 岁饥民困。 今岁不登,已遣使节振贷困乏。
困污(生活贫苦,地位低下);困悴(贫困愁苦);困匮(贫乏,贫困)
poor;
2.困难;苦难。
不以监困故而受。 楚大困。 民困而不知救。 俾困苦不可忍。
困穷(艰难窘迫;生活困苦贫穷);困笃(病重垂危);因踬(因厄不得升进);困学(遇到困难才去学习。指被动学习);困心衡虑(尽心竭虑,经过一番艰苦的思考);困知勉行(苦学以求知,勉力践行)
difficulty;
3.劳倦;疲倦。
牛困人饥日已高。
困约(困顿贫乏);困耗(困顿衰败);困腾腾(困倦无神的样子);困恹恹(憔悴,没精神)
tired; weary;
4.急难、危难。
能急人之困。
be anxious to help; danger and disaster;
动词
1.困扰;围困,为人所阨阻。
敌人远我,欲以火器困我也。 数十伶人困之。
surround; trouble; hinder;
2.又。
智勇多困于所溺。困于心。 困于雨。 酒困路长。 致此疾困。
困兽(被围捕的野兽);困踬(受挫,失败);困斗(被人围困的野兽,仍然极力抵抗,作最后的挣扎);困蒙(为蒙昧无知所困扰)
3.阻碍。
困于石,据于蒺藜。
hinder;
4.穷尽。
樱花落尽春将困。
exhaust;
动词
1.睡。
忽昏困如梦。
困头(想睡的时刻);困到头忽里(方言。一觉未醒。忽:睡一觉为一忽);困到长忽里(方言。死去);困梦头里弗曾想着(方言。竟想不到)
sleep;
2.疲倦欲睡。
萧队长困了,只迷糊地回答这一句,又合上眼了。
be sleepy;
国语辞典解释
困睏
kùn详细解释
形
1.艰难痛苦。
《史记 · 卷八四 · 屈原贾生传》:“而齐竟怒不救楚,楚大困。”
艰困、窘困、困境。
2.穷苦。
《史记 · 卷六二 · 管晏传》:“吾始困时,尝与鲍叔贾,分财利,多自与。”
贫困、穷困。
3.疲倦、疲乏。
宋 · 苏轼 · 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诗:“往日崎岖还记否?路长人困蹇驴嘶。”
困倦、困顿、形疲神困。
动
1.陷在艰难困苦里,或受环境、条件等因素限制住。
宋 · 曹勋《望太行》诗:“一生困尘土,半世走阡陌。”
为病所困、被这个问题困住了!
2.包围、围住。
汉 · 李陵《重报苏武书》:“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,困于平城。”
围困。
名
◎《易经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坎(☵)下兑(☱)上。
《易经 · 困卦 · 象曰》:“泽无水,困。君子以致命遂志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困睏
kùn详细解释
1.艰难窘迫。
困难、窘困。
2.贫穷劳苦。
贫困、穷困。
3.疲惫。
疲困、劳困、困顿。
4.陷在艰苦中,或被环境、条件等因素限制住而无法摆脱。
困住、围困、为病所困。
5.《易经》六十四卦之一。参见【六十四卦】。
外语翻译
- to surround, beseige; to be surrounded; difficult
- matt (Adj), müde (Adj)
- se trouver dans l'embarras, se tracasser, se tourmenter, être affligé, encercler, fatigué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𣏔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苦悶切,坤去聲。《說文》:故廬也。从木在囗中。徐鍇曰:舊所居廬,故其木久而困獘也。《六書本義》:木在囗中,木不得申也,借爲窮困、病困之義。
义又,卦名。《易・困卦》:象曰:澤無水困,君子以致命遂志。又,〈序卦〉:升而不已則困。
义又,《廣韻》:窮也、苦也。《書・大禹謨》:不廢困窮。《禮・中庸》:事前定則不困。又,《史記・范雎蔡澤傳》㊟〔范睢蔡澤傳〕:二子不困阸,惡能激乎。
义又,瘁也,倦極力乏也。《後漢・耿純傳》:世祖至營,勞純曰:昨夜困乎。
义又,憂愁也。《書・盤庚》:汝不憂朕心之攸困。
义又,亂也。《論語》:不爲酒困。【註】言不爲酒所困而及亂也。
义又,不通也。《禮・中庸》:或困而知之。《論語》:困而學之,又其次也。【註】謂有所不通也。
义又,《孟子》:困於心,衡於慮,而後作。【註】事勢窮蹙,以至困於心;衡於慮,然後奮發而興起也。
又,爲人所阸亦曰困。《左傳・宣十四年》:困獸猶鬭,况國相乎。又,叶苦昆切,音坤。《易林》:陽不制隂,宜其家困。
又,叶苦卷切,款去聲。《後漢・竇何傳贊》:上惽下蔽,人靈動怨,將糾邪慝,以合人願;道之屈矣,代離凶困。
注解
〔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囗部。
〔困〕字拼音是kùn,全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囗、木,五行属木。
〔困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囗( wéi ),象房的四壁;里边是生长的树木。本义是废弃的房屋。
〔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ùn] ⑴ 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⑵ 穷苦、艰难⑶ 包围⑷ 疲乏⑸ 想睡,睡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苦悶切頁碼第203頁,第13字續丁孫
困
故廬也。从木在囗中。
𣏔
古文困。
附注徐灝注箋:「故廬之訓,未詳其恉。困,疑即古梱字,囗,束木也。」俞樾《兒笘錄》:「困之為故廬,經傳無徵,且木在囗中,於故廬意亦無取。今按:困者,梱之古文也。《木部》:『梱,門橜也,从木,困聲。』困既从木,梱又从木,緟複無理,此蓋後出字,古字止作困。从囗者,象門之四旁,上為楣,下為閫,左右為棖也,其中之木即所謂橜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苦悶反頁碼第518頁,第7行,第1字述
故廬也。從木在囗中。
鍇注臣鍇曰:「舊所居廬,故其木久而困弊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19頁,第7行,第2字述
古文困。
鍇注臣鍇曰:「止即廬舍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苦悶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111頁,第5字許惟賢第490頁,第10字
故廬也。
段注廬者二畞半一家之居。居必有木。樹牆下以桑是也。故字從囗木。謂之困者,疏廣所謂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也。困之本義爲止而不過。引伸之爲極盡。《論語》。四海困竆。謂君德充塞宇宙。與横被四表之義略同。苞注曰:言爲政信執其中,則能竆極四海。天祿所以長終也。凡言困勉,困苦皆極盡之義。
从木在囗中。
段注苦悶切。十三部。
古文困。
段注《廣雅》。橜機闑𣏔也。按稚讓用𣏔爲梱字。此可證四海困竆之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