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𠍳的意思解释

𠍳

亻部14画上下结构U+20373

亻部

14画

12画

上下结构

AWWH

TOOL

EAOI

U+20373

12213434234342

意思解释


𠍳

基本解释

同“嗌”。咽喉。《説文•口部》:“嗌,咽也。𠍳,籀文嗌。”

同“益”。《漢書•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𠍳作朕虞,育草木鳥獸。”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 )

前漢・百官公卿表》:𠍳作朕虞。師古曰:𠍳,古益字。應劭曰:𠍳,伯益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籀文嗌字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作𠍳,首上从卝不連。

注解

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

𠍳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卄、󶙥、;、龷、从、󰩭

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ī] ⑴ 同“嗌”。咽喉。《説文•口部》:“嗌,咽也。𠍳,籀文嗌。”⑵ 同“益”。《漢書•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𠍳作朕虞,育草木鳥獸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伊昔切頁碼40頁,第7

嗌咽也。从口益聲。

𠍳

𠍳籒文嗌上象口,下象頸脈理也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金文从冉(髯的本字),以小圈指示咽喉的部位。戰國以下指事符號類化為『口』形,《說文》所錄古文就是繼承這種形體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伊昔反頁碼123頁,第1行,第1

𠍳咽也。從口益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「麋鹿曰齸」注云:「今江東呼咽曰嗌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123頁,第1行,第2

籒文嗌。字上象口,下象頸脈理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伊昔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15頁,第3許惟賢95頁,第3

𠍳咽也。

段注嗌者,扼也。扼要之處也。咽嗌雙聲。《漢書》。昌邑王嗌痛。《爾雅》注云:江東名咽爲嗌。

从口。益聲。

段注伊昔切。十六部。

籒文嗌。上象口。下象頸脈理也。

段注此象形字。與亢略同。《漢・百官公卿表》曰:𠍳作朕虞。應劭曰:𠍳,伯益也。師古曰:𠍳古益字也。按此假借籒文嗌爲益。如《九歌》假借古文番爲播也。趙宋時古文《尙書》益作𠍳。此本諸《漢・表》耳。又按凡言項領頸亢胡者,自外言之。言嚨㗋噲吞咽嗌者,自內言之。故皆从口。自口而入也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