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旛的意思解释

方部18画左右结构U+65DB

方部

18画

14画

左右结构

YTTL

YSOHW

SYPK

08269

U+65DB

415331343123425121 点、横、横折钩、撇、撇、横、撇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捺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fān

基本解释

同“幡”。

详细解释

〈名〉同“幡”。长幅下垂的旗 千寻铁锁沉江底,一片降旛出石头。—— 唐· 刘禹锡《西塞山怀古》

pennant; long, narrow flag;

越南字释义

同“𤗹”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fān

详细解释

1.狭长而下垂的旗帜。

《说文解字 · 㫃部》:“旛,旛胡也。谓旗幅之下垂者。”

2.泛指旌旗。

唐 · 刘禹锡《西塞山怀古》诗:“千寻铁锁沉江底,一片降旛出石头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fān

详细解释

一种狭长而垂直悬挂的旗子;泛指旌旗。

灵旛、执旛送殡、旗旛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a pennant, a banner
  • Stander, Wimpel (S)
  • bannière, fanion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下 部首:方部 )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孚袁切,音番。說文》:幅胡也。【註】徐鉉曰:胡,幅之下垂者也。釋名》:旛,幡也,其貌幡幡然也。玉篇》:旌旗總名也。後漢・禮儀志》:立靑旛。

又,《廣韻》:附袁切;《集韻》:符袁切,𡘋音煩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下,康熙部首是方部

〔旛〕字拼音是f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𭤨、番

〔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ān] ⑴ 同“幡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孚袁切頁碼220頁,第13

旛幅胡也。从㫃番聲。

鉉注臣鉉等曰:胡幅之下垂者也。

附注王筠句讀:「《韻會》作幡胡。旛胡蓋古語。」「胡者,牛顄垂也。幅亦下垂,故以胡名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分軒反頁碼562頁,第1行,第1

旛幅胡也。從㫃番聲。

鍇注臣鍇按:魏晉巳來有旛,所以爲信。晉制:東方以青龍旛;西方白武旛;南方朱雀旛;北方玄武旛;中央黃龍旛。齊竟陵王子良《五十二體書》曰:「信旛以鳥書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孚袁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245頁,第1許惟賢546頁,第5

旛旛胡也。

段注各本作幅胡也。今依葉石林抄宋本及《韵會》所據本訂。《韵會》作幡胡。幡卽旛之俗。序例。所以書幡信。字亦從俗。叚《巾部》之幡爲旛而旛廢矣。旛胡葢古語。如㼾甎之名㽃瓳。見《廣雅》。漢堯廟碑作墦𡎁。玉曰璠璵。艸木盛曰緐廡。皆雙聲字。凡旗正幅謂之縿。亦謂之旛胡。《廣韵》云:旛者,旗旐總名。古通謂凡旗正幅曰旐。是則凡旗幅皆曰旛胡也。《吳語》。建肥胡。韋注。肥胡幡也。幡卽旛字。與許互相發明。旛胡卽肥胡。謂大也。《吳都賦》作祀姑。誤。

謂旗幅之下𡍮者。

段注《集韵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韵會》皆有此七字。今據補。

从㫃。番聲。

段注孚袁切。十四部。按當依符袁切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