杵
意思解释
杵
chǔ基本解释
①舂米或捶衣的木棒。~臼。砧~。~臼交(旧称互相不嫌贫贱的朋友)。
②用长形的东西戳。~了他一拳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木,午声。本义:舂米的棒槌。
2.同本义。
杵,舂杵也。 断木为杵,掘地为臼。
杵臼交(不嫌贫贱的交情);杵臼(杵与臼);杵头(杵)
pestle;
3.捶衣用的短木棒 。
杵砧(捣衣的槌棒与垫石);杵声(棒槌捣衣的声音)
battling stick;
4.筑墙、筑堤时,用来填实泥土的棒槌。
筑谓之杵。 杵以梧。
杵声(筑城填土的杵槌声);杵木(筑土的木槌)
trip-hammer;
5.古代的一种棒形兵器。形如杵。
pestle-like weapon;
动词
1.捣,砸。
傲童不讴歌,舂筑者不相杵。
pestle;
2.用长形的东西戳 。
用指头杵他一下。
poke;
国语辞典解释
杵
chǔ详细解释
名
1.舂米、捣药、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圆木棒。由上细下粗的坚木做成。
《易经 · 系辞下》:“断木为杵,掘地为臼。”唐 · 储光羲《田家杂兴》诗八首之一:“百草被霜露,秋山响砧杵。”
药杵、杵臼。
2.兵器名。因形如杵而得名。
《书经 · 武成》:“罔有敌于我师,前徒倒戈,攻于后以北,血流漂杵。”《宋史 · 卷二七九 · 呼延赞传》:“及作破阵刀、降魔杵;铁折上巾,两旁有刃,皆重十数斤。”
动
1.捅、突刺。
拿指头杵他一下。
2.呆立不动。
你杵在那里干嘛?
两岸词典解释
杵
chǔ详细解释
1.舂米、捣药、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圆木棒。一端细、一端粗,细端用作握柄。
药杵、砧杵、舂杵、杵歌。
2.兵器名。状似杵。
降魔杵、枪杵环攻。
3.捣;捅;戳。
杵药、手指一杵,纸就破了。
4.呆立不动。
别杵在那里,过来帮忙呀!。
5.盾牌。通“櫓”。
血流漂杵。
外语翻译
- pestle; baton used beat clothes
- pilon, battoir à ling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:昌與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敞呂切,𡘋音處。《說文》:舂杵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斷木爲杵,掘地爲臼,杵臼之利,萬民以濟。《禮・雜記》:杵以梧。【註】所以擣也。
义又,砧杵,槌衣具。儲光羲〈田家雜興〉詩:秋山響砧杵。
义又,《前漢・天文志》:彗星曰天杵。
注解
〔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杵〕字拼音是chǔ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午,五行属木。
〔杵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午声。本义是舂米的棒槌。
〔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ǔ] ⑴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⑵ 用长形的东西戳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昌與切頁碼第189頁,第19字續丁孫
杵
舂柄也。从木午聲。
附注徐鍇繫傳:「此當言从午,午亦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嗔伍反頁碼第478頁,第1行,第1字述
舂杵也。從木午聲。
鍇注臣鍇按:舂字注:「午,杵也。」臣以爲午者,直舂之意。此當言「從午,午亦聲」,無亦字,誤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昌與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038頁,第2字許惟賢第457頁,第5字
舂杵也。
段注舂,擣粟也。其器曰杵。《繫辭》曰:𣃔木爲杵。掘地爲臼。臼杵之利。萬民以濟。
從木。午聲。
段注昌與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