𪗇
齊部18画半包围结构U+2A5C7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𪗇
◎同“脐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前西切,音齊 —— 臍本字。《說文》:肶𪗌也。本作齊。《左傳・莊六年》:若不早圖,後君噬齊。【杜註】若齧腹齊,喩不可及。
义《六書正譌》:从肉,齊聲。俗作臍,非。
注解
〔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齊部。
〔𪗇〕字拼音是qí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齊、月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徂兮切頁碼第130頁,第21字續丁孫
𠬐
異體𪗇、𪗌、臍
𣬈𪗇也。从𠕎亝聲。
附注容庚《金文編》:「𪗇,从次从肉,猶餈之或从齊作䭣,𪗉之或从次作秶也。陳矦因𬁼錞,《史記》作因齊,齊威王名。」按:後「𪗇」字隸定作「臍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自兮反頁碼第336頁,第7行,第2字述
肶𪗇也。從肉齊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徂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77頁,第2字許惟賢第302頁,第2字
𣬈𪗇也。
段注各本𣬈作肶。誤。𦥓部曰:𣬈臍,人臍也。凡居中曰臍。《釋言》,馬注呂㓝皆云:齊,中也。《釋地》。中州曰齊州。《列子》中國曰齊國。莊,列與齊俱入。與汩偕出。司馬云:齊,回水如磨齊也。皆臍字引伸假借之義。《左傳》噬齊字衹作齊。
从肉。𣬈聲。
段注徂兮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