遜
国语辞典解释
遜逊
xùn详细解释
动
1.逃避。
《书经 · 微子》:“我其发出狂,吾家耄逊于荒。”《文选 · 扬雄 · 剧秦美新》:“是耆儒硕老,抱其书而远逊。”
2.退让。
《后汉书 · 卷九 · 孝献帝纪》:“皇帝逊位,魏王丕称天子。”
逊国。
3.谦恭。
《宋史 · 卷三一四 · 范仲淹传》:“元昊答书语不逊,仲淹对来使焚之。”
谦逊、出言不逊。
4.比不上、不及。
明 · 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 · 卷三上 · 粤西游日 记二》:“北望山半,亦有洞南向,高少逊北巅。”
略逊一筹。
形
◎差劲。
你真逊,这种题目也考不及格。
名
◎姓。如唐代有逊揆,清代有逊柱。
外语翻译
- humble, modest; yield
- einbringen, abtreten (V), bescheiden (Adj), Xun (Eig, Fam)
- modeste, inférieur à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蘇困切,音巽。《正韻》:順也、謙恭也。《書・舜典》:五品不遜。又,〈大甲〉:有言遜于汝心。又,〈說命〉:惟學遜志。【註】謙抑也。遜其志,如有所不能也。
义又,《說文》:遁也。《書・微子》:吾家耄遜于荒。【註】逃遁于荒野也。
义通作孫。《詩・豳風》:公孫碩膚。《禮・學記》:孫其業也。《春秋・莊元年》:夫人孫于齊。《集韻》亦作愻。
考證
《書・大甲》有言遜于汝心。
謹照原文大改太。心改志。
注解
〔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遜〕字拼音是xù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孫。
〔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ùn] ⑴ 见“逊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蘇困切頁碼第53頁,第19字續丁孫
遜
遁也。从辵孫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蘇困反頁碼第157頁,第4行,第3字述
遁也。從辵孫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公遜于邾。遁于邾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穌困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85頁,第9字許惟賢第128頁,第2字
遁也。从辵。孫聲。
段注穌困切。十三部。按六經有孫無遜。《大雅》孫謀,《聘禮》孫而說,《學記》不陵節而施之謂孫,《論語》孫以出之皆愻之叚借也。《春秋》夫人孫于齊,公孫于齊,詩公孫碩膚,《尙書・序》將孫于位皆逡遁遷延之意。故《穀梁》云:孫之爲言猶孫也《公羊》云:孫猶孫也。何休云:孫猶遁也。《鄭箋》云:孫之言孫遁也。《釋言》云:孫,遁也。《釋名》曰:孫,遜也。遜遁在後生也。古就孫義引伸。卑下如兒孫。非別有遜字也。《至部》𦥊字下云:從至。至而復孫。孫,遁也。此亦有孫無遜之證。今《尙書》、《左氏》經傳,《爾雅・釋言》淺人改爲遜,許書遜遁也,葢後人據今本《爾雅》增之。非本有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