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
①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计划、讨论。~量。~讨。~议。~定。~榷。~酌(商量斟酌)。相~。磋~。洽~。协~。
②买卖,生意。~业。~店。~界。~品。~标。
③古指行商(坐商为“贾”,后泛指做买卖的人,亦用以指从事私营工商业的人)~人。~贩。~贾(gǔ ㄍㄨˇ)(商人)。~旅。
④数学上指除法运算中的得数。~数。
⑤中国朝代名。~代。
⑥中国古代五音之一,相当于简谱“2”。
⑦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,即“心宿”。
⑧姓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从阩,章省声。本义:计算,估量。
2.同本义。
商,从外知内也。 商,度也。 虏必商军进退,稍引去。
商略(估计);商算(计算);商度(测量);商羊(传说中一种能预知雨的鸟);商谜(猜谜);商功(古代九章算术之一,即测量体积、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)
estimate;
3.引申为商议,商讨;商量。
商兑。 操与众商议,欲立 植为世子。
商通(勾通;相互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见);协商;商校(商度,衡量);商串(商量串通);商决(商量决定);商宜(商量如何处理);商订(商讨订正);商借(商量借用);商通(彼此商量并取得一致意见);商论(磋商讨论);商略(商讨)
consult; discuss;
4.经商,贩卖货物。
商旅不行。 商而无盈。
商市(买卖货物的场所)
trade;
5.揣测,臆度。
巧商而善意,广见而多记。
conjecture;
名词
1.商业。
商不出,则三宝绝。
经商;商利(经商的利润);商道(通商的道路);商铺(商店);商棍(商界的不良分子)
trade; commerce; business;
2.商人。
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。 商人重利轻别离,前月浮梁买茶去。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。 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。
布商;坐商;商凭(商人的营业证);商民(商贾,商沽。商人)
merchant; businessman; dealer;
3.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,相当于简谱中的“2” [a not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ve-tone scale,corresponding to “2”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]。
商调(乐曲七调之一,其音凄怆哀怨);商音(五音中的商音);商歌(悲凉的歌)
4.两数相除的结果 。
商等于几
quotient;
5.中国古代朝代的名称 [the Shang Dynasty (16th—11th century B。C。)]。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所建,都亳。中经几次迁都,盘庚时迁殷(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),因亦称殷。传至纣,为周武王所灭。共传十七代,三十一王。
商汤(商代开国君主。名“大乙”)
6.秋季 。古人把五音与四季相配,商音配秋,因以商指秋季。
autumn;
7.春秋时诸侯国宋的别称 。周灭商后,封商贵族微子的后代于宋,故宋又称商。
Song state;
8.象声词。铃摇击的声音。
胜姑便将两手七铃同时取起,商商价乱摇。
clink;
9.星宿名,指心宿。
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。
constellation shang;
10.通“章”。篇章,乐竟为一章,引申为诗文的篇章。
修宪命,审诗商,禁淫声,以时顺修,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,太师之事也。 观民风俗,审诗商,命禁邪言,息淫声。
chapters;
11.姓。
商君(即“商鞅”。因封于“商”,故称“商君”);商均(虞舜子。名“均’,因封于“商”,故称“商均”)
国语辞典解释
详细解释
名
1.做生意的人。
汉 · 王充《论衡 · 偶会》:“富家之商,必夺贫室之财。”
布商、米商。
2.做生意的事业。
经商、习商。
3.五音之一。音调清劲而凄怆。
宫、商、角、征、羽。
4.朝代名。参见“商朝”条。
5.算术中某数以他数除之,所得的值称为“商”。
六除以三的商为二。
6.姓。如春秋时魏国有商鞅。
动
◎讨论、计划。
《汉书 · 卷六九 · 赵充国传》:“勤劳而至,虏必商军进退,稍引去。”《镜花缘 · 第六六回》:“国舅又再再苦劝,无奈若花心如铁石,竟无一字可商。”
形
◎秋天的。古人以秋天肃杀之气与商声凄怆悲凉之音相符,故称秋为商。
《楚辞 · 东方朔 · 七谏 · 沉江》:“商风肃而害生兮,百草育而不长。”唐 · 孟郊《秋怀》诗一六首之七:“商虫哭衰运,繁响不可寻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详细解释
1.以买卖货物为职业的人。
商人、商贩、批发商。
2.买卖货物的事业。
经商、通商、商店、弃学从商。
3.讨论;交换主意。
商量、商讨、商议。
4.商数的简称。指在除法运算中,被除数除以除数,所得的数值。
5.古代五音(宫、商、角、征、羽)之一。
6.星名。
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。
7.朝代名(约1751B.C.—1111B.C.)。商汤灭夏后建立的国家,末代君主商纣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。
8.姓。
外语翻译
- commerce, business, trade
- Geschäft(-sleben) (S, Wirtsch), Handel, Kaufmann (S), Shang (Eig, Fam)
- marchand, commerce, discuter, consulter, (nom d'une dynastie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𡅟 、 𠾃 、 𡂦 、 𠿧 、 𡃬 、 𡄚 、 𠹧 、 𧶜
《唐韻》:式陽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尸羊切,𡘋音觴。《說文》:从外知內也。从㕯,章省聲。《廣韻》:度也。《易・兌卦》:九四,商兌未寧。【註】商,商量,裁制之謂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槀魚曰商祭。【註】商猶量也。【疏】祭用乾魚,量度燥濕,得中而用之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五音,金音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其音商。【註】商數七十二,屬金者以其濁次宮,臣之象也。秋氣和,則商聲調。《前漢・律歷志》:商之爲言章也,物成孰,可章度也。《白虎通》:商者,强也。梁元帝《纂要》:秋曰素商,亦曰高商。
义又,《說文》:行賈也。《易・復卦》:商旅不行。《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九賦,六曰商賈,阜通貨賄。【註】行曰商,處曰賈。《廣韻》本作𧶜,俗作啇,非。
又,《集韻》:刻也。《詩・齊風》東方未明。【疏】《尚書緯》謂刻爲商。《儀禮・士昏禮》〔註〕:鄭《目錄》云:日入三商爲昏。【疏】馬氏云:日未出,日沒後,皆二刻半,云三商者,據整數言也。《正字通》:商,乃漏箭所刻之處。古以刻鐫爲商,所云商金,商銀是也。刻漏者,刻其痕以驗水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張也。又,降也。又,常也。
义又,國名。《詩・商頌譜》㊟〔「商頌譜」為《毛詩正義》篇名》〕:商者,契所封之地。【疏】鄭以湯取契之所封以爲代號也,服虔、王肅則不然。襄九年《左傳》曰:閼伯居商丘,相土因之。服虔云:相土,契之孫,居商丘,湯以爲號。又,〈書序〉王肅註亦云:然契之封商見於《書》、《傳》、《史記》、《中𠋫》,其文甚明。經典之言商者,皆單謂之商,未有稱商丘者。又,相土之于殷室,非王迹所因,何當取其所居以爲代號也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僖二十五年》:楚鬭克、屈禦𡨥以申、息之師戍商密。又,《春秋・襄二十一年》:會于商任。又,《戰國策》:高商之戰。
义又,州名。《廣韻》:卽古商國,後魏置洛州,周爲商州,取商於地爲名。《戰國策》:衞鞅亡魏入秦,孝公以爲相,封之於商,號曰商君。《史記・張儀傳》:臣請獻商、於之地六百里。【註】商州有古商城,其西二百餘里有古於城。
义又,商陵,漢侯國,在臨淮。見《史記・惠景閒侯者年表》。
义又,姓。《史記・仲尼弟子傳》商瞿、商澤。
义又,《諡法》:昭功寧民曰商。
义又,與謫通。《荀子・儒效篇》:謫德而定次。【註】謫與商同。
又,《集韻》:諸良切,音章 —— 度也。《書・費誓》:我商賚汝㊟〔「汝」,開明版作「爾」〕。【釋文】商如字,徐音章。
考證
《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九賦,六曰商賈,阜通貨賄。
謹照原文九賦改九職。
注解
〔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商〕字拼音是shā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口、;、、冏,五行属金。
〔商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阩,章省声。本义是计算,估量。
〔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āng] ⑴ 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计划、讨论⑵ 买卖,生意⑶ 古指行商(坐商为“贾”,后泛指做买卖的人,亦用以指从事私营工商业的人)⑷ 数学上指除法运算中的得数⑸ 中国朝代名⑹ 中国古代五音之一,相当于简谱“2”。⑺ 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,即“心宿”。⑻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式陽切頁碼第67頁,第4字續丁孫
商
从外知內也。从㕯,章省聲。
𡃬
異體𠿧
古文商。
𠾃
異體𠹧
亦古文商。
𡅟
異體𡄚、𥫐
籒文商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辛在丙上,裁制可能是本義,商量是引申義。後來應該是作為國邑名,於是在下方加『口』形。朱芳圃以為『商』的本義是『商星』,甲骨文及金文或从晶(星的本字)商聲,可能是『商』星的專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式陽反頁碼第189頁,第4行,第1字述
從外知内也。從㕯,章省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商略之也,以内知外,言不出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89頁,第4行,第2字述
古文商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88頁,第4行,第3字述
亦古文同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88頁,第5行,第1字述
籒文商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式陽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349頁,第3字許惟賢第157頁,第5字
從外知內也。从㕯。章省聲。
段注《漢・律曆志》云:商之爲言章也。物成孰可章度也。《白虎通》說商賈云:商之爲言章也。章其遠近。度其有亡。通四方之物。故謂之商也。按《粊誓》我,商賚女。徐仙民音章。此古音也。從外知內,了了章箸曰商。今式陽切。十部。
古文商。
亦古文商。
籒文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