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慊的意思解释

忄部13画左右结构U+614A

忄部

13画

10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NUVO 86,NUVW 98

PTXC

UUXK

98037

1965

6727

U+614A

4424315112234 点、点、竖、点、撇、横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竖、撇、捺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不满,怨恨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1.形声。从心,兼声。( xián )本义:嫌疑。

2.同本义。

贵不于上者。 《礼记 · 坊记》婾得避之便。 《汉书 · 赵充国传》

suspect;

3.通“歉”。不足的。

,贫也。 《广雅》吾何乎哉? 《孟子 · 公孙丑下》宫室舆服,盖如也。 陆机《辩亡论》

慊如(不足的样子);慊然(不满足的样子);慊慊(心不满足、心有嫌恨的样子)

deficient;

4.恨的,不满的。

贵不于上。 《礼记 · 坊记》。注:“慊,恨不满之貌也。”衣若县衰而意不 《淮南子 · 齐俗》

慊苦(遗憾怨苦);慊恨(怨恨;遗憾)

resentful;

动词

1.通“惬”。快心,满意。

行有不于心。 《孟子 · 公孙丑上》

be pleased; be satisfied;

2.另见 qiè。

qiè

基本解释

满足,满意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满足 。

慊心(快意;满意);慊意(满意);慊足(满足)

satisfy;

2.另见 qiàn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不满、怨恨。

《玉篇 · 心部》:“慊,切齿恨也。”《礼记 · 坊记》:“贫不至于约,贵不慊于上,故乱益亡。”

2.不足、缺乏。

《孟子 · 公孙丑下》:“彼以其爵,我以吾义,吾何慊乎哉?”

qiè

详细解释

感到满足、快适。

《孟子 · 公孙丑上》:“行有不慊于心,则馁矣。”《庄子 · 天运》:“彼必龁挽裂,尽去而后慊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《书》怨;怨恨。

贫不至于约,贵不慊于上(《礼记‧坊记》)。

2.《书》不满足;遗憾。

彼以其爵,我以吾义,吾何慊乎哉(《孟子‧公孙丑下》)?。

qiè

详细解释

《书》满意;满足。

行有不慊于心,则馁矣(《孟子‧公孙丑上》)、万事毕,一生足,斯而慊焉复何欲(金‧王若虚《保义副尉赵公墓志》)?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to resent; contended; satisfied
  • frustriert, unzufrieden , befriedigt, zufrieden (Adj)
  • mécontent, satisfait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 )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古簟切,音歉。廣韻》:恨也。玉篇》:切齒恨也。集韻》:意不滿也。

又,通作謙。禮・大學》:此之謂自謙。【註】讀爲慊。慊之言厭也,謂誠意自足。【朱註】快也、足也。

亦通作嗛。荀子・榮辱篇》:臭之而無嗛於鼻。【註】與慊同。史記・文帝紀》:天下人民,未有嗛志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詰叶切;《韻會》:乞協切,𡘋音匧。集韻》:足也。或从口。莊子・天運篇》:盡去而後慊。

又,《集韻》:苦兼切,音謙 —— 意不足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賢兼切,音嫌。說文》:疑也。或省作兼,或通作嫌。前漢・趙充國傳》:媮得避慊之便。【師古註】慊,亦嫌字。

又,《集韻》:離鹽切,音廉。說文》:帷也。或从巾、从廉。

注解

〔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

〔慊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iàn、qi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兼,五行属

〔慊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心,兼声。( xián )。本义是嫌疑。

〔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àn] ⑴ 不满,怨恨。 [qiè] ⑴ 满足,满意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戶兼切頁碼354頁,第33

慊疑也。从心𥡝聲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今字多作嫌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賢兼反頁碼861頁,第4行,第2

慊疑也。從心兼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今人又音口檢反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戸兼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041頁,第3許惟賢892頁,第7

慊疑也。

段注疑者,惑也。故下文受之以惑。今字多作嫌。按《女部》嫌者,不平於心也。一曰疑也。不平於心爲嫌之《正義》。則嫌疑字作慊爲正。今則嫌行而慊廢。且用慊爲歉。非是。又或用慊爲㥦。尤非是。《大學》。此之謂自謙。注曰:謙讀爲慊。慊之言猒也。凡云之言者,皆就字之本音本義而轉之。猒足,非慊之本義也。至若鄭本《周易》爲其慊於陽。故偁龍焉。鄭注云:慊讀爲羣公溓之溓。古書篆作立心與水相近。讀者失之。故作慊。溓,襍也。陰謂此上六也。陽謂今消息用事乾也。上六爲蛇。得乾氣襍似龍。此鄭注則易慊爲溓。皆不用字之本義也。

从心。兼聲。

段注戸兼切。七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