窳
意思解释
窳
yǔ基本解释
①(事物)恶劣,粗劣。~劣。~败(腐败;败坏)。~陋(粗劣,质量很差)。良~(优劣)。
②懒。~惰。
③瘦弱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凹陷;低下。
生而首上圩顶,故因名丘云。
窳儿(山顶上的缺口);窳下(凹陷;低下);窳隆(凹凸;卑和高);窳曲(塌陷歪斜的样子)
hollow; sunken; depressed;
2.疵病;粗劣。
俗不偷薄,器不行窳。
窳陋(粗劣简陋);窳薄(粗劣;浅陋)
of poor quality;
3.败坏,腐败。
天下一大器也,用之久,则必弊窳残缺。
窳敝(腐败;调敝);窳弱(衰弊)
corrupt;
4.懒惰。
爱子不惰食,惰民不窳,而庸民无所于农,是必农。
窳怠(懒惰;懈怠);窳农(惰农)
lazy;
5.羸弱。
赢窳则寿命短。
窳陋(羸弱)
thin and weak;
6.谓器中空空。
囊橐罄留储,釜甑恒若窳。
hollow; empty;
国语辞典解释
窳
yǔ详细解释
形
1.粗糙、不坚实。
《史记 · 卷一 · 五帝本纪》:“陶河滨,河滨器皆不苦窳。”《文选 · 何晏 · 景福殿赋》:“观器械之良窳,察俗化之诚伪。”
2.衰弱。
《文选 · 枚乘 · 七发》:“血脉淫濯,手足堕窳。”汉 · 王充《论衡 · 命义》:“禀性软弱者,气少泊而性羸窳;羸窳则寿命短。”
3.怠惰的。
《商君书 · 垦令》:“农无得粜,则窳惰之农勉疾。”
动
◎腐败、败坏。
《三国志 · 卷四二 · 蜀书 · 郤正传》:“然而道有隆窳,物有兴废,有声有寂,有光有翳。”《清史稿 · 卷四一 · 灾异志二》:“兰州瓜窳,剖之有血,食者立病。”
外语翻译
- dirty, useless, weak, powerless; cracked, a flaw
- défectueux, de mauvaise qualité, paresseux, chétif, fragil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以主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勇主切,𡘋庾上聲。《說文》:汚窬也。器空中。亦病也、惡也、惰也。《史記・五帝紀》:器不苦窳。又,〈貨殖傳〉:以故呰窳。徐廣曰:呰窳,茍且惰懶之謂。
义又,弱也。枚乗〈七發〉:手足惰窳。【李善註】窳,弱也。
义又,地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朔方郡有窳渾縣。又,〈西域傳〉:康居有小王五,三曰窳匿王,治窳匿城。《山海經》:汾水出上窳北,而西南注河。
义又,獸名。《山海經》:少咸之山有窫窳、咸山有合窳,皆人面獸,食人。
又,《字彙補》:容朱切,音兪 —— 鄕名,在絳。
义亦通作愉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愉,勞也。【註】勞苦者多惰愉。今字或作窳。
义又,《集韻》與窪同。
又,烏瓜切,音蛙 —— 汚衺下也。與窊同。
注解
〔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穴部。
〔窳〕字拼音是yǔ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穴、㼌,五行属木。
〔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ǔ] ⑴ (事物)恶劣,粗劣⑵ 懒⑶ 瘦弱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以主切頁碼第243頁,第23字續丁孫
窳
污窬也。从穴㼌聲。朔方有窳渾縣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弋主反頁碼第622頁,第7行,第1字述
汙窬也。從穴㼌聲。朔方有窳渾縣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汙音迂也。《史》曰:『舜陶於河濵,器不苦窳。」窳,缺也;苦,薄也。又墮窳,病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以主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378頁,第2字許惟賢第603頁,第9字
污窬也。
段注污窬,葢與污衺同。亦謂下也。以衺與窊同韵。窬與窳同韵。故分別其辭也。《史記》。舜陶河濱。器不苦窳。裴駰曰:窳,病也。按器窳者,低陷之謂。亦汙窬之意也。《釋詁》曰:窳,勞也。郭云:勞苦者多惰窳。《大雅・毛傳》曰:訿訿,窳不供事也。《史記》。啙窳偷生。晉灼曰:啙,病也。窳,惰也。許於《此部》啙下亦云窳也。葢卽用《毛傳》。《毛詩》訿,卽啙也。此等窳皆訓惰嬾。亦皆污窬引伸之義。釋玄應屢引揚承慶《字統》說。懶者不能自起。如瓜瓠在地不能自立。故字从㼌。又嬾人恒在室中。故从穴。夫穴訓土室。不必从宀而後爲室也。而《召旻・正義》曰:艸木皆自豎立。惟瓜瓠之屬臥而不起。似若嬾人常臥室。故字从宀。宀音眠。此亦用《字統》說。而與玄應所據有異。且陸氏《釋文》,孔氏《正義》皆引《說文》窳,嬾也。而《說文》無此語。聞疑載疑。不敢於《宀部》妄補窳篆。
从穴。㼌聲。
段注以主切。古音在四部。按《字統》說。㼌爲會意。許則云形聲。
朔方有窳渾縣。
段注朔方郡窳渾縣。《地理志》有。《郡國志》無。《讀史方輿紀要》曰:故窳渾城在故夏州西北。漢縣。故夏州城在榆林衞西北二百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