豙
豕部11画上下结构U+8C59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集韻》同「𧱏」。
注解
〔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豕部。
〔豙〕字拼音是y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豕、;、立、𧰨。
〔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猪发怒,毛竖起。⑵ 删夷,剔除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魚旣切頁碼第316頁,第1字續丁孫
𧱏
異體豙
豕怒毛豎。一曰殘艾也。从豕、辛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从辛,未詳。
附注按:金文此字為「枙」假借字,與《說文》不同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八反切魚旣切頁碼第783頁,第4行,第1字述
豕怒毛堅。一曰殘艾也。從豕、辛。
鉉注臣鉉等曰:「從辛未詳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魚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821頁,第2字許惟賢第796頁,第1字
豙
豕怒毛豎也。
段注毅,妄怒也。从此。會意兼形聲。
一曰殘艾也。
段注艾當作乂。乂或作刈。芟艸也。殘乂者,刪夷之也。
从豕。辛省。
段注各本無省字。篆體从辛豕。今按《五經文字》毅下云从䇂省,正从辛省之譌。以毛豎如食辛辣也。會意。魚旣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