褮
衣部16画上下结构U+892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於營切;《集韻》:娟營切,𡘋音縈。《說文》:鬼衣也。
又,汙莖切,音甖 —— 義同。
又,元扃切,音螢。《爾雅・釋器》:袕謂之褮。
又,《類篇》:縈定切,音鎣 —— 衣襉也。
注解
〔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褮〕字拼音是yī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𤇾、衣。
〔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īng] ⑴ 古代小殓时,在死者脸上覆盖的巾帕。古人又称鬼衣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於營切頁碼第274頁,第28字續丁孫
褮
鬼衣。从衣,熒省聲。讀若《詩》曰「葛藟縈之」。一曰若「靜女其袾」之袾。
附注葉德輝讀若考:「按:褮縈皆从熒省聲,褮即幎也。《儀禮・士喪禮》:『幎目用緇』注:『幎,讀若葛藟縈之之縈。』『靜女其袾之袾』當作『靜女其袾之靜』。褮、靜古音同部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玄經反頁碼第704頁,第1行,第2字述
鬼衣。從衣,熒省聲。讀若《詩》曰「葛藟褮之」。一曰若「靜女其袾」之袾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於營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588頁,第2字許惟賢第696頁,第2字
鬼衣也。
段注鬼衣猶䰟衣。明器之屬也。《鬼部》曰:鬾,鬼服也。引《韓詩傳》鄭交甫逢二女鬾服。《釋器》曰:袕謂之褮。郭云:衣開孔。非許義也。
从衣。熒省聲。讀若詩曰葛藟縈之。一曰若靜女其袾之袾。
段注之袾當作之靜。於營切。十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