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
意思解释
挑
tiāo基本解释
①扁担等两头挂着东西,用肩担着。~土。~夫(旧时以给人挑货物行李为业的人)。
②挑的东西。~担。
③挖取。~荠菜。
④量词,用于成挑儿的东西。一~儿白菜。
⑤选,拣。~选。~拣。~剔。~肥拣瘦。
⑥古同“佻”,佻达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本义的挑读 tiǎo ,挖取。
2.用肩膀担。
担挑双草履,壁依一乌藤。
挑力(挑担。以肩荷物);挑包(肩挑包裹);挑码头(在码头上挑运东西);从对门坡上挑柴火;挑米;挑油;挑谷。
shoulder;
3.引申为承担;担当 。
挑头的(领头,带头);挑家过日子;挑担子(承担责任或担负重任)
bear; hold;
4.挑选。
你不嫌不好,挑两块去好了。
挑兵(选募兵);挑补(挑选补官);挑踢(挑选);挑撮(撷章摘句);挑嘴(挑拣食物)
select;
5.挑剔。
他再不放人一点儿,专会挑人。
挑抉(挑剔);挑刺。
pick;
6.通“佻”。窃取。
却至挑天。
steal;
7.挖取。
时挑野菜和根煮。
dig;
8.抬举。
只要六老爷别的事上多挑他们姐儿们就是了,这一席酒,我们效六老爷的劳。
praise or promote sb. to show favour; favour sb.;
量词
◎用于成挑儿的东西。
一挑水;一挑柴火。
形容词
1.修长貌。多指身材。
容长脸儿,长挑身材。
slender;
2.通“佻”。轻佻。
入境观其风俗,其百姓朴,其声乐不流抉,其服不挑。
giddy;
3.另见 tiǎo。
挑
tiǎo基本解释
①用竿子棍棒等的一头举起或支起。~起帘子。
②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。~打。
③拨弄,引动。~拨。~动。~头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手,兆声。本义:挑拨,挑动。
2.同本义。
挑,挠也。 挠挑无极。 汉王欲挑战。 故相如以琴心挑之。 目窕心与。 媒而挑之。
挑三豁四(搬弄是非);挑头子(挑起事端;借端生事);挑眼(嫌弃;挑刺);挑茶斡刺(寻事生非);挑缀(挑拨);挑拨弄火(挑逗;拨弄火舌);挑引(挑逗,逗引);挑泛(挑逗);挑招(挑逗勾引);挑狎(调戏);挑情(挑动情爱);挑发(挑动诱发);挑谑(逗引,调笑)
instigate; incite; provoke;
3.挖取 。
挑野菜;挑耳;挑治(挑挖治病);挑挖(挖掘);挑补(挖补);挑动(开挖);挑浚(清除淤塞,开通河道);挑剜(抠挖);挑菜(挖菜)
dig;
4.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。
把帘子挑起来;挑拨(拨动灯芯使灯火明亮)
raise;
5.用指尖、棍尖等刺或戳 。
挑火;挑刺;挑灯;挑破水泡。
poke;
6.显露。
贵人有过端,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,如此者身危。
expose;
7.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,反手回拨。
轻拢慢捻抹复挑。
make string toward the inside with backhand;
名词
1.汉字的笔画之一,由左斜上。
rising stroke in a Chinese character;
2.另见 tiāo。
国语辞典解释
挑
tiāo详细解释
动
1.拣选。
《红楼梦 · 第一〇二回》:“挑了个风清日暖的日子,带了好几个家人,手内持著器械到园踹看动静。”
挑选、挑剔、挑毛病。
2.用肩担物。
《水浒传 · 第二回》:“锁上前后门,挑了担儿,跟在马后。”
挑柴、肩挑、挑水。
挑
tiǎo详细解释
动
1.引动、举起。
《红楼梦 · 第八一回》:“探春把竿子一挑,往地下一撩,却是活迸的。”
挑眉立目。
2.用长形或尖形器具拨动。
唐 ·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夕殿萤飞思悄然,孤灯挑尽未成眠。”
挑火、挑刺、挑灯夜读。
3.一种刺绣针法。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,将线从下穿过。
《聊斋志异 · 卷四 · 辛十四娘》:“曰:‘十四娘近在闺中作什么生?’女低应曰:‘闲来只挑绣。’”
挑花。
4.一种弹奏指法。手指反手回拨称为“挑”。
唐 ·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轻拢慢撚抹复挑,初为霓裳后六么。”
5.搬弄、煽动。
《文选 · 司马迁 · 报任少卿书》:“垂饵虎口,横挑彊胡,仰亿万之师。”
挑拨、挑战。
6.引诱、逗弄。
《聊斋志异 · 卷二 · 凤阳士人》:“士人注视丽者,屡以游词相挑。”
挑逗、挑弄。
名
◎一种书写笔法。运笔向下,稍作停顿;向上提笔稍挫,扭锋顺势挑出而收笔。
两岸词典解释
挑
tiāo详细解释
1.选取;拣。
挑选、挑食、挑毛病。
2.过度指谪细微的差错。
挑剔。
3.以肩担物。
挑水、挑柴。
4.担子。
挑子、挑著挑儿沿街叫卖。
5.量词。用于计算成挑儿的东西。也作“挑儿”。
卖了一挑橘子、成挑的薪柴。
挑
tiǎo详细解释
1.引动;支起。
挑眉、挑起窗帘。
2.用细长或尖形的器具拨动。
挑火、挑刺、挑灯。
3.煽动;逗弄。
挑战、挑逗、挑衅、挑拨是非。
4.刺绣针法。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,将针上的线从下穿过。
挑花、挑锦字。
5.弹奏乐器的指法。手指向外反拨称为“挑”。
轻挑慢剔,乐声悠扬。
6.汉字笔画之一,由左下向右上斜出,笔形为ˊ。也作“提”。
外语翻译
- a load carried on the shoulders; to carry
- liederlich (Adj), ausschweifend , frivol , leichtsinning , auswählen, küren (V), schultern, tragen , anspornen, animieren
- porter sur l'épaule avec un bâton, élever, creuser, séduire, exciter, se moqu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吐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他彫切,𡘋音祧。《說文》:撓也。一曰𪞞也。
又,器名。《儀禮・有司徹》:二手執挑𠤎枋,以挹湆,注于疏七。【註】挑謂之歃,讀如或舂或抭之抭字。或作挑者,秦人語也。【釋文】湯堯反,又他羔反。
义又,與佻通。偸薄也。《荀子・彊國篇》:其服不挑。
义又,《增韻》:杖荷也。俗謂肩荷曰挑。
义又,取也。今揀選人物亦謂之挑。
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徒了切,音窕 —— 引也、撥也。《博雅》:疾也。一曰弄也。《史記・項羽紀》:願與漢王挑戰,决雌雄。【註】擿嬈敵求戰,古謂之致師。《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卓王孫有女文君,好音,相如以琴心挑之。【註】寄心於琴聲,以挑動之也。
义亦與誂通。誘也、戲也。
又,《正韻》:土了切,祧上聲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徒弔切 —— 與掉同,振也、搖也。
又,《唐韻》:土刀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他刀切,𡘋音叨。《詩・鄭風》:挑兮達兮。【毛傳】往來相見貌。【朱傳】挑,輕儇跳躍之貌。
义又,抒物之器。或作抭。
又,《集韻》:田聊切,音條 —— 撓挑也。一曰攪也。《莊子・大宗師》:登天游霧,撓挑無極。【註】宛轉循環貌。
义或作㨄。
注解
〔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挑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iāo、tiǎ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兆,五行属火。
〔挑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兆声。本义是挑拨,挑动。
〔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iāo] ⑴ 扁担等两头挂着东西,用肩担着⑵ 挑的东西⑶ 挖取⑷ 量词,用于成挑儿的东西⑸ 选,拣⑹ 古同“佻”,佻达。㈡ [tiǎo] ⑴ 用竿子棍棒等的一头举起或支起⑵ 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⑶ 拨弄,引动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土凋切頁碼第403頁,第21字續丁孫
挑
異體𢬹
撓也。从手兆聲。一曰摷也。《國語》曰:「卻至挑夭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土彫反頁碼第969頁,第2行,第2字述
撓也。從手兆聲。一曰摷爭也。《春秋國語》曰:「郤至挑夭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土凋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404頁,第1字許惟賢第1044頁,第10字
撓也。
段注下文云:撓者,擾也。擾者,煩也。挑者,謂撥動之。《左傳》云挑戰是也。
从手。兆聲。
段注土凋切。二部。
一曰摷也。
段注摷者,拘擊也。小徐摷下有爭。
《國語》曰:郤至挑天。
段注《周語》單襄公語。韋本作佻天。注云:佻,偷也。今按佻天之功,以爲己力。與《左傳》天實置之,而二三子以爲己力。語意正同。然則許意爲一曰摷爭作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