痥
疒部12画半包围结构U+75E5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徒活切,音奪。《說文》:馬脛瘍也。一曰將傷。
又,《集韻》:椿劣切,音𤿫 —— 傷也。
注解
〔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痥〕字拼音是duó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兌。
〔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uó] ⑴ 马胫伤。⑵ 捋伤。⑶ 伤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徒活切頁碼第248頁,第12字續丁孫
痥
馬脛瘍也。从𤕫兌聲。一曰將傷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大活反頁碼第636頁,第5行,第1字述
馬脛瘍。從疒兑聲。一曰持傷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持傷,謂駱馬爲持馬所傷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徒活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407頁,第3字許惟賢第616頁,第9字
馬脛瘍也。
段注痬《廣韵》作傷。
从𤕫。兌聲。
段注徒活切。十五部。
一曰將傷。
段注將疑當作捋。捋痥曡韵。小徐本作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