朐
意思解释
朐
qú基本解释
①屈曲的干肉。
②远。
③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。
④古地名。
⑤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屈曲的干肉。
以脯朐置者,左朐右末。
crooked, dried meat;
2.古县名 。秦置。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锦屏山侧。梁于其地置招远县。东魏又改招远县为朐县。
Qu county;
动词
◎弯曲 朐,引申为凡屈曲之。——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
bend;
外语翻译
- warm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字彙》:其俱切,音衢 —— 車軛也。从月與从肉者不同。《左傳・昭二十六年》:繇朐汰輈。【註】朐,車軛。【釋文】朐,其俱反 —— 本又作軥。
注解
〔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上,康熙部首是月部。
〔朐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ú、xù、chǔ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月、句,五行属木。
〔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ú] ⑴ 屈曲的干肉。⑵ 远。⑶ 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。⑷ 古地名。⑸ 姓。㈡ [xù] ⑴ 古同“昫”,温暖。㈢ [chǔn] ⑴ 蚯蚓。亦称“曲蟮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其俱切頁碼第132頁,第17字續丁孫
胊
異體朐、𠣪
脯挺也。从𠕎句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凡從句之字皆曲物……云句聲則亦形聲包會意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羣吁反頁碼第342頁,第4行,第2字述
脯挺也。從肉句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挺猶言脡也。《公羊傳》曰:『高子執四脡脯。』注云:『申曰脡。』臣以爲然則曲曰朐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其俱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694頁,第2字許惟賢第309頁,第9字
脯挺也。
段注許書無脡字。挺卽脡也。何注《公羊》曰:屈曰胊。申曰脡。胊脡就一脡析言之。非謂脡有曲直二種也。《曲禮》曰:左胊右末。鄭云:屈中曰胊。屈中猶言屈處。末卽申者也。《士虞禮》曰:設俎于薦東。胊在南。鄭云:胊脯及乾肉之屈也。曰左胊,曰胊在南,則胊在脯端明矣。鄉飮酒記曰:薦脯五挺。橫祭于其上。注引《曲禮》左胊右末。《鄉射記》。薦脯五樴。樴長尺二寸。注。樴猶挺也。然則每一脯爲一樴。謂之一挺。每樴必有屈處。故亦可謂之一胊。挺作脡,樴作膱皆俗字。胊引伸爲凡屈曲之偁。漢巴郡有胊忍縣。十三州志曰:其地下溼。多胊忍蟲。因名。胊忍蟲卽丘蚓。今俗云曲蟺也。漢碑,古書皆作胊忍無異。不知何時胊譌𦚧,忍譌䏰。闞駰上音春,下音閏。《通典》上音蠢,下音如尹切。《廣韵》則上音蠢,下音閏。而大徐乃於《肉部》增𦚧䏰二篆。上音如順,下音尺尹。不知爲胊忍之字誤。且謂其地在漢中。又不知漢胊忍在今夔州府雲陽縣名萬戸垻者是。去漢中遠甚也。
从肉。句聲。
段注凡從句之字皆曲物。故皆入《句部》。胊不入《句部》何也。胊之直多曲少。故釋爲脯挺。但云句聲也。云句聲則亦形聲包會意也。其俱切。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