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
意思解释
形
xíng基本解释
①实体。~仪(体态仪表)。~体。~貌。~容。~骸。~单影只。~影相吊。
②样子。~状。~式。~态。~迹。地~。情~。
③表现。~诸笔墨。喜~于色。
④对照,比较。相~见绌。
⑤状况,地势。~势。
⑥古同“型”,模子。
⑦古同“刑”,刑罚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同本义。
形,象形也。 物成生理谓之形。 雷雨之动满形。 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。 形色天性也。 形者,生之具也。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。 形似酒尊。 鸟兽之形。形若土狗。 因势象形。
形物(有形之物);条形;线形;方形;圆形;球形;梯形;三角形;正方形;多角形;多边形;口形;体形
shape; form;
2.形体,实体。
可以隐形。 无案牍之劳形。 山岳潜形。 钩勒形廓。
形寂(死亡);形响(形体和声响);形解(形体超脱现实;道教指尸解);有形;无形;整形;形生(身体与性命);形性(形体和性质);形训(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)
body;
3.容色,容貌。
望远者,察其貌,而不察其形。
形藏(模样、身分);形质(容貌与性情);形秽(容貌不洁)
appearance;
4.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。
秦,形胜之国。
形便(地形有利);形要(形势险要);形局(地理格局)
terrain;
5.情势,形势。
由此言之,勇怯,势也;强弱,形也。 仆未之得验,然其形必然。 不能者之形。 鼎足之形。
形服(迫于形势而屈服);形宜(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)
situation;
6.通“型”。模型。
冰炭不合形。 仪形虞、周之盛。 仪形文王,万邦作孚。
mold;
动词
1.画图形。
乃审厥象,俾以形旁求于天下。
形摹(描摹)
draw designs, maps,etc.;
2.使之现形,显露,显示。
形,见也。 然后心术形焉。 形人而我无形,则我专而敌分。 赵王不悦,形于颜色。 归而形诸梦。
形藏(秘密;隐私);情动于中而形于言;形见(显现;显形);形言(表现在言辞上)
show; express;
3.比较,对照。
令狐綯大怒,说他以己之长,形人之短,文人无行。
相形见绌
contrast;
4.描绘。
虽有心略辞给,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。
describe;
5.形成,成为某种形象。
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 惟有道者,能备患于未形也,故祸不萌。
form;
国语辞典解释
形
xíng详细解释
名
1.实体、身体。
《吕氏春秋 · 先识览 · 去宥》:“人之老也,形益衰,而智益盛。”
有形、无形、形影不离。
2.样子、样貌。
《孙子 · 虚实》:“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。”《晋书 · 卷一一四 · 苻坚载记下》:“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,皆类人形。”
圆形、形象、形态、形容。
3.状况。
情形。
4.地势。
《史记 · 卷八 · 高祖本纪》:“秦,形胜之国,带山之险。”
地形、形势。
动
1.表现、显现。
《礼记 · 乐记》:“感于物而动,故形于声。”南朝梁 · 萧统《文选序》:“情动于中而形于言。”
喜形于色、形之于外。
2.构成、变成。
《管子 · 牧民》:“惟有道者,能备患于未形也,故祸不萌。”
3.描写。
形容、难以形于笔墨。
4.比较、对照。
《淮南子 · 齐俗》:“故高下之相倾也,短修之相形也,亦明矣。”
相形见绌。
外语翻译
- form, shape, appearance
- Gestalt (S), Form
- paraître, comparer, forme, corps, silhouett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戸經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乎經切;《正韻》:奚經切,𡘋音邢。《說文》:象形也。《釋名》:形有形象之異也。《易・乾卦》:品物流形。又,〈繫辭〉:在地成形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形,容也。《書・說命》:乃審厥象,俾以形旁求于天下。【傳】審所夢之人,刻其形象。《榖梁傳・桓十四年》:望遠者,察其貌而不察其形。【註】貌,姿體;形,容色。
义又,《韻會》:形,體也。《前漢・楊王孫傳》:形骸者,地之有也。
又,《正韻》:現也。《大學》:此謂誠於中,形於外。
义又,骨露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居喪之禮,毀瘠不形。【註】形謂骨見。
义又,地勢也。《史記・高祖本紀》:秦形勝之國。【註】得形勢之勝便者。《前漢・鼂錯傳》:臣聞用兵臨戰合刅之急者,一曰得地形。
义又,器也。《史記・秦本紀》:飯土塯,啜土形。【註】如淳曰:土形,飯器之屬,瓦器也。〇【按】與鉶同。
注解
〔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彡部。
〔形〕字拼音是xí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开、彡,五行属水。
〔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íng] ⑴ 实体⑵ 样子⑶ 表现⑷ 对照,比较⑸ 状况,地势⑹ 古同“型”,模子。⑺ 古同“刑”,刑罚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戶經切頁碼第296頁,第8字續丁孫
形
異體形
象形也。从彡幵聲。
附注徐灝注箋:「象形者,畫成其物也,故从彡。彡者,飾畫文也。引申為形容之偁。」桂馥義證:「开聲者,當為井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賢星反頁碼第740頁,第4行,第1字述
象形也。從彡幵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彡,以其冄弱委曲象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戸經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695頁,第1字許惟賢第743頁,第1字
象也。
段注各本作𧰼形也。今依《韵會》本正。𧰼當作像。謂像似可見者也。《人部》曰:像,似也。似,像也。形容謂之形。因而形容之亦謂之形。六書二曰像形者謂形其形也。四曰形聲者,謂形其聲之形也。易曰:在天成象。在地成形。分偁之,實可互偁也。《左傳》。形民之力。假爲型模字也。易。其形渥。假爲㓝罰字也。
从彡。
段注有文可見,故从彡。
幵聲。
段注戸經切。十一部。按枅筓字皆古兮切。研字五堅切。幵聲古音俟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