堥
土部12画上下结构U+5825
国语辞典解释
堥
móu详细解释
名
1.土制的锅。
《礼记 · 内则》“非馂莫之敢饮食”句下唐 · 孔颖达 · 正义:“堥,土釜也。今以木为器,象土釜之形。”
2.瓦壶。
《周礼 · 天官 · 疡医》“凡疗疡以五毒攻之”句下汉 · 郑玄 · 注:“有五毒之药,作之合黄堥。”唐 · 贾公彦 · 疏:“今时合和丹药者,皆用黄瓦缶为之,亦名黄堥。”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莫浮切;《集韻》:迷浮切,𡘋音謀 —— 堆堥,小隴也。
义又,瓦器。《禮・內則》:敦、牟、巵、匜。【註】牟,讀曰堥。
义又,瓦合也。《周禮・天官》:瘍醫凡療瘍,以五毒攻之。【註】五毒之藥,合黃堥,置石膽,丹砂,雄黃,礜石,慈石其中。燒三日夜,煙上著,以雞羽埽取,以治瘍。《楊億筆記》:楊嵎因鄭𤣥黃堥五毒藥愈頰瘍。
又,《集韻》:微夫切,音無 —— 與瓦器義同。
注解
〔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堥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máo、móu、wǔ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敄、土。
〔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áo] ⑴ 〔~丘〕古同“旄丘”,前高后低的土丘。㈡ [móu] ⑴ 〔~敦〕小山,如“欲从~~,而度高乎泰山。”㈢ [wǔ] ⑴ 瓦器,供煎药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