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
意思解释
检檢
jiǎn基本解释
①查。~查。~测。~讨。~举。~校( jiào )。~修。~索。~察。
②注意约束(言行)~点(①注意约束言行,如“参加宴会时连吃带拿,太不~~了”;②查看是否符合,如“把行李~~一遍”)。失~。
③古代官名,掌修国史,位次编修。
④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木,佥( qiān )声。本义:书匣上的标签。
2.同本义。
检,书署也。 辄皂囊施检。
检封(缄封,封藏);检素(封好的信,书信)
bookmark;
3.法式,法度。
检,法度也。 然物有恒姿,而思无定检。
检式(法式;制度);检押(也作“检柙”,“检狎”。规矩,法度;或匡正)
laws; statutes;
4.品行;节操。
初,朗少时虽涉猎文学,然不治素检,以吏能见称。
conduct;
动词
1.约束,限制。
德亡首褒不检。 自此致身绳检外,肯教世路日兢兢。
检束(整顿好行装);检勑(检点,整饬);检邪(制止邪气);检勒(检点约束);检局(约束,节制)
restrain oneself;
2.考查,察验。
骠骑执法以检下。
检还(查点清楚后归还);抄检(搜查,查抄);检尸(验尸);检视(检查,料理);检详(审查考核)
examine; inspect;
3.拣选,挑出 。
检举(选拔;举荐)
select;
4.翻阅,查阅 。
检卷(检阅文书案卷);检书(翻阅书籍);检量(查阅斟酌)
check;
5.收拾,整理 。
检场(收拾场地;收拾场地的人);检幅(修整边幅);检饬(整治);检晒(整理翻晒)
put in order;
6.通“敛”。收敛,约束言行;收聚。
检身若不及。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。 此数检百里之地也。
restrain oneself; gather;
形容词
1.端正的 。
检正(端正的操行);检著(正大精辟);检才(坏蛋;滑头)
upright;
2.有法度的 。
检检(有法度的样子)
lawful;
外语翻译
- check; examine
- prüfen, untersuchen (V)
- examiner, vérifier, surveill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居奄切,兼上聲。《說文》:書署也。【徐曰】書函之蓋,三刻其上,繩緘之,然後填以泥,題書其上而印之也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司市》〔註〕:璽節印章,如今斗檢封。
义又,玉檢,以玉爲檢也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・封禪》〔註〕:金泥玉檢。
义又,書袠之簽曰檢。《後漢・公孫瓚傳》:皁囊施檢。《類篇》:俗謂之燕尾,又謂之排。
义又,檢,制也。《孟子》: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檢,同「也」。【郭註】模範同「等」。
义又,檢式也。《淮南子・主術訓》:人主立法,先自爲檢式儀表,故令行于天下。又,櫽栝謂之檢。揚子《法言》:蠢迪檢押。
义又,檢點,官名。《宋史・太祖紀》:爲都檢點。
义又,《韻會》:俗謂文書藳曰檢子。
义又,姓也。《姓苑》:漢句章尉檢其明,避諱改作𥳑。
注解
〔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檢〕字拼音是ji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僉。
〔檢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木,僉( qiān )聲。本义是書匣上的標籤。
〔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ǎn] ⑴ 查⑵ 注意約束(言行)⑶ 古代官名,掌修國史,位次編修。⑷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居奄切頁碼第192頁,第4字續丁孫
檢
書署也。从木僉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其閃反頁碼第487頁,第4行,第2字述
書署也。從木僉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書函之葢也,玉刻其上,繩緘之,然後填以金泥,題書而印之也。大唐開元封禪禮爲石函,以盛玉牒,用石檢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居奄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059頁,第3字許惟賢第467頁,第1字
書署也。
段注書署謂表署書函也。《後漢・祭祀志》曰:尚書令奉玉牒檢。皇帝㠯二分璽親封之訖。太常命人發壇上石。尚書令藏玉牒已。復石覆訖。尚書令以五寸印封石檢。按上云玉牒檢者,玉牒之玉函也。所謂玉檢也。下云石檢者,上文云石覆訖是也。檢以盛之。又加以璽印。《周禮》注曰:璽節,印章。如今斗檢封矣。《廣韵》云:書檢者,印窠封題也。則通謂印封爲檢矣。《公孫瓚傳》曰:袁紹矯刻金玉㠯爲印璽。每有所下。輒皁囊施檢。章懷曰:檢今俗謂之排。排如今言幖簽耳。
從木。僉聲。
段注居奄切。七部。引伸爲凡檢制,檢挍之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