龈
齿部14画左右结构U+9F88
意思解释
龈齦
yín基本解释
①〔齿~〕包住齿颈的黏膜组织,粉红色,内有血管和神经。亦称“牙龈”;通称“牙床”;有的地区称“牙花子。”
②(齦)
详细解释
名词
◎牙根肉,牙龈 。围绕牙颈及覆盖上下颌牙槽的组织;泛指牙槽及其四周的软组织。
琢齿依龈,三岁无君。
龈龈(争辩的样子;欢笑的样子);龈齶(牙床和腭。比喻事物的根底)
gum of teeth;
外语翻译
- gums
- beißen, schneiden , Gummis, Zahnfleisch (S)
- gencive, mordre, croqu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康很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口很切,𡘋音懇。《說文》:齧也。揚子《太𤣥經》:琢齒依齦。韓愈〈曹成王𥓓〉:蘇枯弱彊,齦其姦猖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起限切,音近遣。《廣韻》:齧聲。
又,《廣韻》:語斤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魚斤切;《韻會》:疑斤切,𡘋音䖐。《韻會》:齒根肉。
注解
〔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齒部。
〔齦〕字拼音是yí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齒、艮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康很切頁碼第59頁,第9字續丁孫
𪘟
異體齦
齧也。从齒𥃩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起簡反頁碼第170頁,第5行,第2字述
齧也。從齒艮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康很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317頁,第5字許惟賢第142頁,第6字
齧也。
段注此與《豕部》豤音義同。疑古衹作豤。齦者後出分別之字也。今人又用爲齗字矣。
从齒。𥃩聲。
段注康很切。十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