蜄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正韻》:之刃切,音震。《玉篇》:動也。《史記・律書》:辰者,言萬物之蜄也。
又,《正韻》:時軫切,音腎 —— 同「蜃」,大蛤也。詳上蜃字註。
注解
〔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蜄〕字拼音是shè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辰。
〔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èn] ⑴ 古同“蜃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時忍切頁碼第444頁,第30字續丁孫
蜃
異體蜄
雉入淮,化爲蜃。从虫辰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時忍切頁碼第1050頁,第2行,第1字述
雉入海,化爲蜃。從虫辰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時忍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679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65頁,第6字
大蛤。
段注依《韵會》有此二字。羅氏願曰:《月令》九月雀入大水爲蛤。十月雉入大水爲蜃。比雀所化爲大。故稱大蛤也。按鄭注《禮記》曰:大蛤曰蜃。韋注《國語》曰:小曰蛤。大曰蜃。高注《呂覽》曰:蜃,蛤也。高渾言之。鄭,韋析言之。蜃與蚌雖屬而別。郭注《爾雅》云:蚌卽蜃。蜃之用詳於《周禮》、《左傳》。《玉部》曰:珧,蜃甲也。所以飾物。珕,蜃屬。天子佩刀玉琫珧珌。士珕琫珧珌。
雉入水所𠤎。
段注五字依《廣韵》所據。各本作雉入海化爲蜃。按自《夏小正》九月雀入于海爲蛤。十月玄雉入于淮爲蜃。故《國語》趙𥳑子所說正同。而《呂氏》、《月令》皆言入大水。鄭於季秋則曰大水,海也。於孟冬則曰大水,淮也。皆本《小正》爲說。知許𣃔不作雉入海矣。
从虫。辰聲。
段注時忍切。十三部。《玉篇》作𧒏。入《䖵部》。
白话解释
蜃,雉鸟入海,化为蜃。字形采用“虫”作边旁,“辰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