鸠
意思解释
鸠鳩
jiū基本解释
①鸟,鸠鸽科部分种类的统称。~形鹄面(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)。~杖(古代头上刻有鸠形之杖,年始七十者,由政府授给)。
②聚集。~合(亦作“纠合”)。~集(亦作“纠集”)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鸟,九声。本义:鸟名。
2.鸠鸽科的鸟的泛称。
鸠,鹘鸠也。 维鸠居之。 维鸠盈之。维鸠方之。
dove;
3.有“雉鸠”(普通单称鸠)、“祝鸠”、“斑鸠”等,古时说有五种鸠:祝鸠、鸤鸠、爽鸠、雎鸠、鹘鸠,祝鸠和鹘鸠是鸠类,鸤鸠是攀禽类的布谷,爽鸠是鹰类,雎鸠是鹗类。
鸠鸩(喻指专门诬陷好人的人);鸠杖(刻有鸠形的杖);鸠夺鹊巢(鸠性拙,不善筑巢,往往等鹊筑好巢后夺为己有。常喻指强占他人的地方)
4.一种行于沙中的运载工具。
水用舟,陆用车,涂用楯,沙用鸠,山用欙。
animal-draw vehicle;
5.姓。
动词
1.聚集,使聚在一起。
鸠,聚也。 共工方鸠僝功。 以鸠其民。 鸠宗族僮奴。
鸠工(招集劳工);鸠民(聚集安定百姓);鸠率(聚合率合);鸠采(搜集);鸠聚(聚集)
gather together;
2.使安定。
若鸠楚竟,敢不听命? 内抚凋残,外鸠离散。
stabilize;
3.通“究”。度量;计算。
度三林,鸠薮泽。
measure;
外语翻译
- pigeon; collect, assemble
- Orientturteltaube (lat. Streptopelia orientalis)
- tourterelle, pénis (argot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居求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居尤切,𡘋九平聲。《說文》:鶻鵃。似山雀而小,短尾,靑黑色。《禽經》:拙者莫如鳩,不能爲巢。《詩・召南》:維鵲有巢,維鳩居之。《禮・月令》:仲春,鷹化爲鳩。又,〈王制〉:鳩化爲鷹,然後設罻羅。【註】仲秋也。
义又,官名。《左傳・昭十七年》:郯子曰:少皞氏以鳥名官,祝鳩氏,司徒也;鴡鳩氏,司馬也;鳲鳩氏,司空也;爽鳩氏,司𡨥也;鶻鳩氏,司事也。五鳩,鳩民者也。嚴粲《詩緝》:《左傳》五鳩備見《詩經》。祝鳩,鵓鳩也,〈四牡〉、〈嘉魚〉之鵻是也;鴡鳩,關關鴡鳩之鳩是也;鳲鳩,布穀也,〈曹風〉之〈鳲鳩〉是也;鷞鳩,〈大明〉之鷹是也;鶻鳩,鷽鳩,非班鳩,〈小宛〉之鳴鳩、〈氓〉食桑葚之鳩是也。
义又,蒙鳩,鷦鷯也。《荀子・勸學篇》:南方有鳥,名曰蒙鳩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鳩,聚也。《正字通》:鳩能聚陽氣,故取義於聚。《書・堯典》:共工方鳩僝功。《左傳・襄二十五年》:鳩藪澤。
义又,安也、集也。《左傳・隱八年》:君釋三國之圖,以鳩其民。又,〈襄十六年〉:敢使魯無鳩乎。
义又,國名。《山海經》:始鳩在海中轅厲南。
义又,舒鳩,楚屬國。見《左傳・襄二十四年》。
义又,地名。鳩兹。《左傳・襄三年》:楚子重伐吳,克鳩兹。【註】吳邑。
义又,山名。《山海經》: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。
义又,人名。汝鳩,湯賢臣。
义又,小腹下曰鳩口。巢氏《病源》:斜踵至鳩口內。
又,《韻會》:渠尤切,音裘 —— 同「馗」,土菌,可食。
又,叶斤於切,音居。〈道藏歌〉:重萌鬱以赫,朱風引鳴鳩;既忘榮曜契,何不寶僊居。
《說文》:鳩,从鳥,九聲。《禽經》:九鳥曰鳩。或曰:鳩字从九以此。《列子・天瑞篇》:一變而爲七,七變而爲九。九者,究也,乃變而爲一,故名鳩,此鳩所以从九也。《玉篇》或作勼。
注解
〔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鳥部。
〔鳩〕字拼音是ji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九、鳥。
〔鳩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ū] ⑴ 见“鸠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居求切頁碼第117頁,第11字續丁孫
鳩
異體𩾛、䲥
鶻鵃也。从鳥九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飢酬反頁碼第307頁,第2行,第1字述
鶻鵃也。從鳥九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居求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593頁,第5字許惟賢第264頁,第7字
鶻鵃也。
段注按今本《說文》奪譌。鳩與雉雇皆本《左傳》。鳩爲五鳩之緫名。猶雉爲十四雉之緫名,雇爲九雇之緫名也。當先出鳩篆。釋云五鳩,鳩民者也。乃後云鶌鳩,鶻鵃也。鵻,祝鳩也。秸𪈅,尸鳩也。鴡,王鴡,鴡鳩也。鴡鳩鷙鳥。故別爲類廁之。而𤸰爲爽鳩。已見於《隹部》矣。度《說文》古本當如是。今本以鳩名專系諸鶻鵃。則不可通矣。毛《詩・召南》傳曰:鳩,尸鳩秸鞠也。《衞風》傳曰:鳩,鶻鳩也。《月令》注曰:鳩,搏穀也。經文皆單言鳩。傳注乃別爲某鳩。此可證鳩爲五鳩之緫名。經傳多假鳩爲逑,爲勼。《辵部》曰:逑,斂聚也。《勹部》曰:勼,聚也。
从鳥。九聲。
段注居求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