䥺
钅部12画左右结构U+497A
外语翻译
- (same as U+92E3) name of a double-edged sword, (simplified form U+91FE) a chemical element (U+9384) (Es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以遮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余遮切;《正韻》:于遮切,𡘋音𫆀。《說文》:鏌釾,吳神劒名也。
义又,通作邪。《前漢・賈誼傳》:莫邪爲鈍兮,鈆刀爲銛。【應劭註】莫邪,吳大夫也,作寶劒,因以冠名。
义又,通作𫆀。《荀子・議兵篇》:莫𫆀長刃利鋒。
义《集韻》亦作鋣、鎁。
注解
〔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é、yá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牙。
〔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é] ⑴ 古同“鋣”。㈡ [yá] ⑴ 化学元素“锿”的旧译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以遮切頁碼第468頁,第16字續丁孫
釾
鏌釾也。从金牙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延車反頁碼第1096頁,第4行,第1字述
鏌釾也。從金牙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以遮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839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34頁,第6字
鏌釾也。从金。牙聲。
段注以遮切。古音在五部。曡韵字也。漢郭究碑作鋣。杜篤傳注引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