鐺
金部21画左右结构U+943A
两岸词典解释
鐺铛
chēng详细解释
1.一种可烙饼或煎炒用的平底锅。
饼铛。
2.古代锅具:
3.(1)以金属或陶瓷制成,有耳和足,可用来烧煮。
瓦铛。
4.(2)以金属或陶瓷制成,有三足,可将酒、茶等温热的温器。
茶铛、酒铛。
外语翻译
- frying pan; warming vessel
- agrafe, ding!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都郎切,音當。《說文》:鋃鐺,鎖也。互詳鋃字註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他郎切,音湯 —— 與鏜同,鼓聲也。《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鏗鎗鐺䥢。【註】鐺䥢,鼓音。
又,《廣韻》:楚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楚耕切,𡘋音鎗 —— 釜屬。《通俗文》:鬴有足曰鐺。《緯略》:三足溫酒器也。唐薛大鼎、賈敦頤、鄭德本,號鐺脚御史。《宋史・太祖紀》:雷德驤判大理寺,言趙普強市人第宅。上怒叱曰:鼎鐺猶有耳,汝不聞普吾社稷臣乎。
考證
《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鏗鎗鐺䥢。〔註〕鐺䥢,鼓音。
謹照原文兩䥢字𠀤改䶀。
注解
〔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鐺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āng、chē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當。
〔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āng] ⑴ 同“當”,擬聲詞,金屬撞擊的聲音。㈡ [chēng] ⑴ 烙餅或做菜用的平底淺鍋⑵ 溫器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都郞切頁碼第469頁,第22字續丁孫
鐺
鋃鏜也。从金當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得郎反頁碼第1098頁,第7行,第2字述
鋃鐺也。從金當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土郞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851頁,第2字許惟賢第1239頁,第8字
鋃鐺也。从金。當聲。
段注都郎切。十部。今俗用爲酒鎗字。楚庚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