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筑的意思解释

⺮部12画上下结构U+7B51

⺮部

12画

6画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TAMY 86,TAWY 98

HMHN

MBQD

88117

4591

5494

U+7B51

314314121354 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横、竖、提、撇、横折弯钩/横斜钩、点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zhù

基本解释

捣土的杵:“项王伐齐,身负板~,以为士卒先”。

建造,修盖。修~。建~。构~。

居室:“畏人成小~,褊性合幽栖”。

古代弦乐器,形似琴,有十三弦。演奏时,左手按弦的一端,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木,筑声。本义:筑墙。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,用木杆把土砸实。

2.捣土使坚实。

築,捣也。 《说文》,必将有盗。(,这里指把坏墙修复。) 《韩非子 · 说难》

筑踏(捣土并以足踏之,使之坚实)

ram earth;

3.修建;建造(仅指建筑物从无到有的建造)

曰止曰时,垒于兹。 《诗 · 大雅 · 绵》齐人将薛。 《孟子 · 梁惠王下》甸人坎坎。 《仪礼 · 既夕礼》场圃,十月纳禾稼。 《诗 · 豳风》长城。 汉 · 贾谊《过秦论》坚垒。 清 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石寨土堡。 清 · 徐珂《清稗类钞 · 战事类》

筑捺(修筑整治,务使坚实);筑垒(建筑土垒);筑室反耕(建筑房舍,分兵耕田);筑建(兴筑建造)

build;

4.打,击。

老孙把头伸在那里,你且一下儿,看可能魂消气泄。 《西游记》

筑球(古代的杖击或以足踢球)

strike;

5.切断。

切脯肉。 《古文苑 · 王褒 · 僮约》

cut off;

6.捅。

贼以刀其口,使不得言。 《三国志》

stab;

7.装填。

包于司。 《典故纪闻》

筑础(犹奠基)

fill;

8.拾取。

尽起而之,岁则大熟。 《书 · 金滕》

pick up;

名词

1.捣土用的杵。

傅说举于版之间。 《孟子 · 告子下》称畚,程土物。 《左传 · 宣公十一年》。孔颖达疏:“畚者,盛土之器;筑者,筑土之杵。”身自持臿。 《史记 · 秦始皇本纪》身负板 《史记 · 黥布传》。注:“杵也。”破荆和以继築。 《楚辞 · 离世》。注:“木杵也。”

筑版(即版筑。谓墙与杵);筑筑(上下摇动。如:筑杵捣物的样子);筑臿(建筑所用的杵与锹)

pestle(for raming earth);

2.指建筑物。

畏人成小,褊性合幽栖。 杜甫《畏人》

筑底巷(一头不通的死胡同)

building;

3.量名 。

筑宾(针灸经穴名);筑鬻(筑香草煮以为鬯)

quanty name;

名词

1.形声。筑(旧读 zhú ),会意兼形声。从竹,从巩( gǒng ),巩亦声。竹是乐器,巩是抱持。表示抱持乐器。“筑”是古代乐器名。

2.古击弦乐器 。已失传,大体形似筝,颈细而肩圆。演奏时,以左手握持,右手以竹尺击弦发音。

,以竹曲五絃之乐也。 《说文》高祖击 《史记 · 高祖记》竽瑟空侯琴筝。 《急就篇》。颜注:筑形如小瑟而细颈,以竹击之。”渐离击悲 陶渊明《咏荆轲》

zhu, an ancient stringed instrument;

3.水名 。即今汉水支流南河及其支流马栏河。

Zhu River;

4.贵州省贵阳市的简称。

Guiyang city;

动词

拾 。

筑拾(拾掇,拾取)

pick up;

zhú

基本解释

中国贵州省贵阳市的别称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zhú

详细解释

1.乐器名。古代弦乐器,形状似琴,有五弦、十三弦、二十一弦的不同,今已失传。

晋 · 陶渊明《咏荆轲诗》:“渐离击悲筑,宋意唱高声。”

2.大陆地区贵州省会贵阳市的简称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zhú

详细解释

1.打击乐器名。形状像筝,多为13根弦,用竹尺击弦发声。

2.贵阳的别称。

3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ancient lute; build
  • bauen (V)​, Zhú (altes chinesisches Saiteninstrument)​ - Langzeichen auch 筑 ! (Eig, Mus)
  • construire, bâti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 )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張六切;《正韻》:之六切,𡘋音竹。說文》:筑,以竹曲爲五絃之樂也。釋名》:筑,以竹鼓之,筑柲之也。風俗通》:狀如瑟而大,頭安絃,以竹擊之,故名曰筑。顏師古曰:筑形似瑟而小,細項。廣韻》:筑似箏而十三絃。史記・荆軻傳》:高漸離擊筑,荆軻和而歌於市中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筑,拾也。【註】謂拾掇。【疏】金縢云:凡大木所偃,盡起而筑之。馬融云:起其木,指其禾。

又,《廣韻》:直六切;《集韻》:佇六切,𡘋音逐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南陽郡有筑陽縣。【註】筑,音逐。水經注》:沔水南過筑陽縣東,筑水出自房陵東,過其縣。

集韻》或作

注解

〔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

〔筑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ù、zh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巩,五行属

〔筑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筑声。本义是筑墙。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,用木杆把土砸实。

〔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ù] ⑴ 捣土的杵:“项王伐齐,身负板~,以为士卒先”。⑵ 建造,修盖⑶ 居室:“畏人成小~,褊性合幽栖”。⑷ 古代弦乐器,形似琴,有十三弦。演奏时,左手按弦的一端,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。 [zhú] ⑴ 中国贵州省贵阳市的别称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張六切頁碼146頁,第3

筑以竹曲五弦之樂也。从竹从𢀜𢀜,持之也。竹亦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陟祝反頁碼373頁,第7行,第1

筑以竹曲五弦之樂也。從巩,巩,持之也;從竹亦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史記》:「高漸離擊筑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張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789頁,第1許惟賢351頁,第6

筑㠯竹曲五弦之樂也。

段注以竹曲不可通。《廣韵》作以竹爲。亦繆。惟《吳都賦》李注作似箏,五弦之樂也。近是。箏下云五弦筑身。然則筑似箏也。但高注《淮南》曰:筑曲二十一弦。可見此器絫呼之名筑曲。《釋名》。筑,以竹𡔷之也。《御覽》引《樂書》云:以竹尺擊之。如擊琴然。今審定其文。當云筑曲以竹𡔷弦之樂也。高云二十一弦。《樂書》云十三弦。筑弦數未審。古者箏五弦。《說文》殆筑下𡔷弦與箏下五弦互譌耳。箏下云筑身。則筑下不必云似箏。恐李善亦昧於筑曲而改之。

从巩竹。

段注持而擊之也。

巩,持之也。

段注《樂書》曰:項細肩圓。𡔷法以左手扼項。右手以竹尺擊之。史云:善擊筑者高漸離。

竹亦聲。

段注張六切。三部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、戰國文字、篆文都從木、筑聲。從「木」,表示木棍;「筑」為打擊的竹樂器,於此字表示音讀,也兼有敲打、搗實的意思。隸書形體稍有變化,並變成草頭。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